溫馨母親節浴佛報恩好幸福 普巴金剛朵瑪 淨業除障回遮大法 仁認大仁波切離台前灌頂暨皈依法會(台中)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戒律学纲要 十五 菩萨戒的秉受方法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19 08:08:04
學習次第 : 无

戒律学纲要 十五

 

作者:

 

第五章 菩萨戒的秉受方法

  第一节 秉受菩萨戒的种类
  根据璎珞经卷下说:“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後,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者,佛灭度後,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象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是下品戒。”
  根据梵网经二十三条则说:“佛灭度後,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象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己,便得佛菩萨形象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需要见好相,何以故?以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以生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象前受戒,要见好相。”
  综合璎珞与梵网所说,观点大同而有小异。璎珞列举三种受戒法:从佛现前受为上品;佛後从师受为中品;无师自誓受为下品。梵网虽未提及在佛现前受,但己明白表示在“佛灭度後”有师前受及自誓受的两种,实则也暗示了在佛现前受的一种方法,这与璎珞是相同的;但在璎珞自誓受的项下,并未说明需要见好相(佛来摩顶、见光见华),梵网则一再地指出需要见到好相,方能自誓受戒而得戒,否则便不得戒。
  这也是历来古德们所感到颇费索解的问题之一。但是,自誓受戒,究竟要不要取得好相,明末的蕅益大师在毘尼後集问辨中,有一摺子的解释,他说:“今人求戒,大须自审,果能念念与悲智相应,上荷正法,下悯含生,便可直遵璎珞、地持,设不遇师,亦得自受;如或虽希佛道,悲智未深,则须秉持梵网法门,千里无师,必求好相;更或现有明师,心存骄慢,不从求受,别向像求,斯则(璎珞、梵网)两经之所不听,五悔终不成功。”
  根据智者大师的戒疏,把受戒的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 对诸佛受戒,此有二种:
  真佛:如沙海王及千子从卢舍那佛受菩萨戒。
  像佛:金、铜、木、石、泥、画等像,千里内无师,许向佛像求得好相自誓受。
  第二 对圣人受戒,此亦有二种:
  真圣:十地菩萨及等觉大士,现前之时,可对之为缘,故宜发戒。
  像圣:即菩萨形象,如果单以菩萨形象,恐会成为游漫之过。地持经则单说佛像,未说菩萨像,梵网璎珞经中说菩萨者,是佛边有菩萨的意思。
  第三 对凡夫法师受戒。
  佛灭度後,如要求受菩萨戒,虽有从师及自誓的两种法门,实则是以从师受戒为正为本,自誓受戒,乃是不得己时的一种方便法门。如是目空一切,以为无人能够作为自己的戒师而自誓于佛菩萨像前受,那是很难得戒的。
  现将秉受菩萨戒的种类,列表如下。

 |上品—诸佛菩萨现前受———————————— 佛世芳范---
   |中品—菩萨法师教诫受———————————— 佛後通轨--|
  三品--|           |取相受——— 梵网经---|      |三类受法
   |下品—千里无师自誓受--|   |璎珞经—-|      |
   |不取相受-- |     |—障缘方便--
   | 地持经—|

  另有,菩萨戒也可以跟五戒一样,可以全部受,也可以随分受。这是出於璎珞经卷下所说:“有受一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这在太贤梵网戒古迹记卷下,有着较为详细的说明:“一分受:随其受者,意乐所堪,或受一戒,或多,皆得成戒,名为菩萨。不同声闻,必总受持,若其一分,不名比丘,谓令现身得阿罗汉,圆满轨则,建立学处,十戒、具戒,必各总受。菩萨不尔,谓凡必无现身成佛,要经无数大劫修故。虽但解语,唯受一戒,犹胜二乘一切功德。。罗汉功德,但为自身,於有情界,无有恩分;菩萨一戒,为度一切,无一众生不荷恩故。”这对於随分受持菩萨戒的道理,说得己够明白了。菩萨戒的功德是从一切众生身上得的,比如持一杀戒,便於一切众生分中皆能得一不杀的功德,所以功德大小;小乘戒只为自身不受生死而戒造成生死之因的种种过恶,单为自己了生死着想,非为度众生着想,所以功德小。成佛是多生多劫的大事伟业,菩萨道是成佛之因,所以菩萨不求即生成佛,随分受戒没有关系;罗汉是可以即生修证的,所以不可随分受戒,当然,菩萨戒是欢迎众生去作满分受的,所谓满分受,便是总受三聚净戒的一切戒法。


  第二节 自誓受戒法
  弘一大师的菩萨戒受随纲要表中说:“自誓受戒文,见瑜伽师地论,梵网须见好相;若依占察本业经及瑜伽论,即可直受。”关於取相不取相的问题,己在上节讨论。
  自誓受戒,究竟如何受法?现在且将弘一大师依经录出的“菩萨璎珞自誓受菩萨五重戒法”一种,照抄如下,用供参考:
  初、礼敬三宝
  一心敬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佛。
  一心敬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佛。
  一心敬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佛。
  一心敬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法。
  一心敬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法。
  一心敬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法。
  一心敬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僧。
  一心敬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僧。
  一心敬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僧。
  二、受四依
  从今时,尽未来际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法戒。(三说)
  三、悔罪
  若现在,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若未来,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若过去,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如是悔过己,三业清净,如净琉璃,内外明照。(亦应三说)
  (发四誓宏愿)
  四、自誓受戒
  我某甲(名字),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菩萨五重戒。(三说)
  五、说戒相
  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不得故杀生。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否?——能。
  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不得故妄语。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否?——能。
  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不得故淫。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否?——能。
  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不得故盗。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否?——能。
  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不得故酤酒。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否?——能。
  叹戒德
  受戒己,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回向)
  弘一大师这一自誓受戒法,可能是参考蕅益大师依照梵网、璎珞、地持等经重定的受菩萨戒法而来,因这两种受戒法的编订方式,大致相同,唯其详略各异,且弘一大师乃以璎珞的内容为主的。


  第三节 依师受戒法
  菩萨法师受菩萨戒的仪轨,自罗什三藏及昙无谶三藏以来,各家参合编订的,不下十数种之多。智者大师的戒疏中,就己列举了梵网、地持、高昌、璎珞、新撰、制旨的六种,且有玄畅法师本,尚未列入六种之中。此後又有义寂法师、灵芝律师、见月律师、蕅益大师等,均有编订,直至目前,又有近人续明法师编订了一种,续明法师非常推重蕅益大师的受戒法,他说:“授菩萨戒仪轨,历代编订而见行於今日者,有十数种之多,大抵均宗本璎珞、梵网、瑜伽戒品及古高昌本糅合而成……天台菩萨戒疏,出一十二门,湛然大师有‘授菩萨戒仪’,次第全同,文句稍异。蕅益大师有‘重订受菩萨戒法’,载於律要後集,堪称‘详简适中’,流行不普,甚少见闻。”(见“戒学述要”)
  但据弘一大师的“菩萨戒受随纲要表”中说:“诸师所列仪轨不同,宋灵芝律师所撰,最为美备。戴芝苑遗编中。”
  笔者不比古德及时贤们更为高明,故也不敢再为编订一种新的菩萨受戒法,虽然以其需要而论,文言文的受戒法,都不合於今人来运用,因为文言文的内容,在受戒之时不容易一听就懂,既不易一听就懂,受戒也就不能得戒了。但我还是不敢贸然下笔,从事语体文受戒仪轨的编订。因此,只好为读者们介绍几种受人推崇的受戒法,以供参考及运用。
  第一 传授菩萨戒正范
  这是由明末见月律师所编订,他说这是“菩萨璎珞本业经,及弥勒菩萨所说菩萨戒羯磨文中俱明,故今会合加仪,遵行有据”的。唯其行文多且长,乃是一种适用於大场面中集体受戒的仪轨,这也是近世流通最广的一种,因其文义太长,在此只能录其门类如下;
  第一、明敷座结坛法
  第二、明师入坛法
  第四、明正请师法
  第三、明礼敬三宝法
  第五、明开导戒法
  第六、明请圣法
  第七、受四不坏信
  第八、忏悔过法
  第九、明发愿法
  第十、明发戒体法
  第十一、明宣戒相法
  第十二、结赞回向

  第二、授大乘菩萨戒仪
  这就是被弘一大师赞为“最为美备”的一种,这是灵芝律师元照所撰的一种,被收集于芝苑遗编卷第二。在受戒仪轨之前,约有二千字的说明,分别开示菩萨戒的由来及其种类,并说明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的意义。至於受戒仪轨的篇幅,除了未将四十八轻的戒相列入,不比传戒正范为少,但其除将十重条文列出而外,轻戒只略说三条——一是饮酒戒,二是食众生肉戒,三是食五辛戒。这也可见灵芝律师,特别重视这三条有关吃的轻戒原故。
  以我看来,灵芝律师编订的这一仪轨的内容,的确是非常“美备”的,文字简练,内容充实,几乎把菩萨戒的各种要义仪节包罗在里面了。这与传戒正范的大不同处,是在场面的铺设,既可用作多人同时秉受,也可用作单为一人秉受;还有,对於戒师的人数,也只主张“今但请闍梨授戒师耳”的一位,传戒正范,则与受比丘戒相同,须请三师登坛,正中是菩萨戒法师,两边是二位元闍梨,这是根据普贤观经而来。所以灵芝律师的仪轨,比较没有那麽大的排场;还有一点不同的,传戒正范列为十二门,灵芝律师只列十门。因其篇幅太多,这里也只能介绍十门的纲目了:
  第一、求师授法
  第二、请圣证明
  第三、归佛求加
  第四、策导劝信
  第五、露过求悔
  第六、请师乞戒
  第七、立誓问遮
  第八、加法纳礼
  第九、说相示诫
  第十、叹德发愿

  第三、重定授菩萨戒法
  这是蕅益大师编订的,内容简单而扼要,可惜殊少流通,更少有人应用,故愿将其全文抄录如下,以广宣传,并愿有人采用。这对於今日的时代社会而言,节省时间而又能如法受戒,是非常可贵的事。以下是其原文,夹注号内是仪轨的说明,无夹注号的是仪轨的白词。原本没有夹注号,是用小字加注,现在为了排版方便,所以酌为改用夹注,希诸读者明鉴!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无上菩提,发宏愿己,审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菩萨法师,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请:)
  大德忆念,我某甲,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湣听授。(如是三说)
  (既请师己,乃往像前烧香致敬,或复请众为举香赞,香赞既毕,一心恭敬,向十方三宝,翘勤礼拜:)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贤圣。
  (各一礼己,次复谦下恭敬,膝轮着地,对佛像前,合掌请师:)
  惟愿大德哀湣,授我菩萨净戒。
  (请己,专念一境,长养净心,作是思惟:我念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尔时戒师应问言:)
  善男子听!汝是菩萨否?(答言)是。
  发菩提愿否?(答言)己发。
  善男子听!汝等今者,欲於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己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於是学处,於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己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否?(答言)能受。
  (如是三问答己,次应语言:)
  佛子!应受四不坏信:
  (此下归依、悔过、发愿三节,皆应自说,如或不能,师应教授:)
  从今时,尽未来际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正法戒。(如是三说)
  佛子!次应悔三世罪:
  若过去,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若现在,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若未来,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如是三说)
  佛子!如是悔过己,三业清净,如净琉璃,内外明照。
  (次应发四宏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是三说)佛子!既发宏誓愿竟,我当为启白三,证明受戒。汝应一心善听,作意谛思。当知初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三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复汝顶上;三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此是无作戒体,无漏色法,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是故汝应至诚顶受。
  (尔时受戒者,胡跪如故,戒师起座,对佛像前,普於十方现在三宝,恭敬供养.顶礼合掌,作如是白:)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此中,现有某甲菩萨,于我某甲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於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於此某甲受戒菩萨,亦为作证。(如是三说)
  (次应复座,为说十重戒相,劝持。)
  善男子听!菩萨有十无尽戒,若有犯者,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汝应谛受: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杀生,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偷盗,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淫欲,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妄语,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酤酒,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遇,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自赞毁他,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悭,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瞋,能持否?(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间,不得故谤三宝,能持否?(答言)能。
  佛子!受十无尽戒己,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当知如是菩萨所受净戒,于余一切所受净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业发起,普能除灭於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则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计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此译近少,谓微尘,是色之近少分也),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受授菩萨俱起,顶礼十方三宝。清众同称:)
  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礼三宝毕,受戒菩萨次应礼谢戒师,及诸大众,恭敬而退。)
  跋语:
  窃观比丘受戒,律有定式,五部虽殊,大同小异,故应专遵四分,削後窜之繁文。菩萨受法,经论各异,梵网 璎珞、地持、善戒,以及心地观等,被机既别,群略互殊。是以制旨教行等,各抒己意,增设科条,虽辞美意详,并殚其致.然或义因文隐,反不若经论之痛快直捷。今梵网受法,已失其传,仅存影略,惟地持、璎珞,的可依承。敬酌三家,会成一式,庶俾群简适中,而授者受者,皆得明白简易,以免紊杂之过耳。
  ——以上是蕅益大师重定受法的全文,因我觉得这是所有古德所编菩萨受戒仪轨中最切乎要求的一种,所以不厌其烦地全部抄录於此。同时,为了明白其编订的出发点与目的起见,故将其文後的跋语,也一并抄录下来,用飨读者。
  最後,我要介绍近人续明法师所编订的一种,它也简单扼要。蕅益大师的,尚有一点缺憾,就是未列“问遮难”一门,仅有感戒之善而不问障戒之恶,除非事先已经告知戒师,未犯七逆之罪,否则是不可以的。然在续明法师所编订的受戒法之中,共分十二门,“问遮”,便是其中的一门,这是可取的。










相關文章:
戒律学纲要 十六 受了菩萨戒之後
戒律学纲要 十四 菩萨戒的授受与条件
戒律学纲要 十三 菩萨戒的重戒与轻戒
戒律学纲要 十二 菩萨戒的内容与分列
戒律学纲要 十一 三世诸佛的摇篮 菩萨戒纲要
戒律学纲要 十 受了八关戒斋以後
戒律学纲要 九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戒律学纲要 八 六斋日及其戒斋清净
戒律学纲要 七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戒斋)
戒律学纲要 六 求受五戒的方法及其功德
戒律学纲要 五 人间天上的护照(五戒十善)
戒律学纲要 四 归依三宝的方法与利益
戒律学纲要 三 信佛学佛的开始(归依三宝)
戒律学纲要 二 戒律的传承与弘扬
戒律学纲要 一 受戒学戒与持戒

上一篇(戒律学纲要 十六 受了) 回目錄 下一篇(戒律学纲要 十四 菩萨)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金刚亥母的圣地--奇美嘉措寺
殊善遍成广博林- Yahoo!奇摩部落格
十六罗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
略举历代高僧们禁止多杰雄天的例子

赞助网站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