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東頂索巴康參5月份課程 經續法林11月課程表 慧炬機構:2011大學院校佛學論文徵文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藏传佛教中的龙树中观思想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2/20 20:10:56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2/20 20:10:12   编辑部 报导

藏传佛教中的龙树中观思想

 作者:利生法师  

    龙树一系中道缘起学说,随着般若类经典的传入,在藏传佛教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到宗喀巴为止,形成了以继承龙树、佛护、月称系中观应成派思想为宗旨的格鲁派。中观应成派思想被看作是佛教中最正确、最究竟、最圆满、最深刻的思想。後来随着佛教的弘扬,般若空宗思想更盛,因为当时被派往印度学法的人,学习的大部分是般若空宗。回藏後翻译、弘扬的也多是空宗思想。如藏传佛教中重要派别萨迦派中就有中观思想;噶举派因马尔巴大译师到印度学法,此派的中观思想更浓厚,而且很多就是中观应成派思想。
  中观思想最早传入西藏是在墀松德赞时期,这一时期,从印度请来的译经大师多是持中观见解的,如静命、莲花戒,就是中观顺瑜珈行派的创始人。莲花戒、无垢友、佛密等也都是中观派人,持说一切皆无自性的见解。
  後来藏王墀松德赞又命令,从今以後,应以龙树的宗规而行持;应以十法行及《般若波罗密》而修学。1】这样中观学说主在藏族地区奠定了基础,成为历久不衰的主流。
  藏传佛教中的中观思想经过了瑜珈行派和中观自续派後,到了宗喀巴,中观应成派就被认为是佛教根本思想,而在西藏思想界奠定了自己稳固的地位。
  藏传佛教中观般若思想具有密教色彩。莲花生是大乘中观学派,但他擅长密咒,在这咒术背後是般若性空思想及大乘思想。
  噶举派的主要特点是以中观应成派思想为基础,来修习密宗的法门。
  萨迦派中观思想为基础来修习心性空的。甯玛派、格鲁派也是如此。因此了解藏传佛教对般若思想的尊崇,以及中观密教化这一基本特点,就成了理解藏传佛教的一把钥匙了。下面就对藏传佛教主要派别中的中观思想作一个简略的了解,从另一个层面上来了解龙树中观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1112 世纪,三素尔创建宁玛派。1057年,阿底峡弟子仲敦巴建立噶当派。1073年,昆.贡却杰布建萨迦教派。11世纪中,玛尔巴、米拉日巴建噶举派。到12世纪,教派林立,达到历史最高潮。这些教派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基础,下面就探索它们与龙树中观思想之间的深刻渊源。

  一 宁玛派

  宁玛派,又称红教。它的字义是。他们自称其教法是从8 世纪进藏的莲花生、无垢友传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他们重视修行实践,讲求咒术,在民间很有生命力。这一派在政治上未有大作为。宁玛派的组织松散,教法不一。他们也研究理论,主要是慈氏五论龙树六论,以及其他密教经典。
  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的特别教法,在宁玛派中地位很重要,从这一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教派思想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显密诸宗的关系。宁玛派的理论基础与汉地真如缘起说一致。他们提出一个现有世界,生死涅所包含的一切诸法,悉在此灵明空寂之内的真如本体【2】,并且根据莲花生说:诸法根本即自心,安住即了一切义。3】把这个真如本体拉回到现实的人心中,认为不是向外追求,而在於内观自省,在於洞见人人都有的现实的自我意识本身,即明空赤露之心。这样宁玛派就用具有主体色彩的生前离垢之智沟通了抽象的佛性和具体的人心,给佛性本体论注入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
  大圆满体性是无生空寂,而又含藏一切的,因为性空,它的作用无所不现,性空妙德,能现染净诸相,是为大悲周遍。4说心是随无明之力,起种种杂念,这个客尘分别,则名为心。5】这就是说佛性本是清净的、空寂的、统一的,但人心体受到无明烦恼的熏习,为客尘所染,则有了分别,有了世界万物。人只要觉悟,就可以转迷为觉,转染为净。因为大悲周遍为现空无别。【6】即世间万物的有,不是实有,与空没有差别。又说心的行相,现有的部分为轮回。心的体发生,空寂的部分就是涅,在自心的本性空寂中,是无可分别的。7】如此则知宁玛派把对有无、生死涅等两分法都统一到一个神秘的绝对主体中去了。
  而修行的目的,就在於保持心体本净的状态,宽坦无为,听其自然。发下无有污垢,明空无执的自己觉性,让它宽坦任运,任它妄念境相起伏变化,都不去辨别好恶,不作破立,只保任此明空赤露,这就是大圆满修习的心要。8】宁玛派用积极放松正常的意识活动,使它空虚明净,来调动人心的潜能,使它自然而然地与性空之理相契合,使觉悟的主体与世界的虚空本体相应。因为现象世界的统一本体是空的,能体认这一本体的意识也只能是空的,因此要抑制意识活动的影响,不作分别。
  这样,宁玛派用存在於生死涅一切法之中的心性智慧,统一了世俗的有和空虚的无,也不落於有无俱非的双融道,证到一个不断不常的神秘的永恒绝对的自由世界。他们充分发挥了人的心智,发挥了人的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使人的清净心上升到宇宙论的高度,使人这个生命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的可靠途径。
  他们的这种探索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使人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精神圆满融合起来,它的哲学思辩,在宇宙论、方法论、认识论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这在西藏文化精神上,乃至世界文化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 噶举派

  噶举派是用口头传承教敕的宗派,《土观宗派源流》中说:噶举派是以领授语旨教授而为传承。【9】关於噶举派教义的传承,一般都认为它是继承了龙树、月称系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噶举派认为印度佛教中的经部、一切有部、唯识的见解,都不能真正通达真理,而且认为中观 自续派思想也只是平常之见。
  噶举派理论体系核心是讲心性论,它的心性论不象印度佛教那样具有浓厚的抽象本体的性质,而是更人性化、具体化,他们把脉点从抽象本体变为现实的人,直接谈人心,这样本体、真如都在众生的心中,这是求助於自我意识来解决是问题的一种形式。
  噶举派的藏族化色彩浓厚。它的特殊教法是大手印。关於大手印,桂译师。循努贝说:如以世间国王之敕令,以印玺印之,臣民莫敢违越。由此来比喻法王佛陀亲许的佛法宗,由佛祖亲手印定,周遍於生死涅之一切法中,故为手印。10】大手印又有显密两种,即把显教中观而证得的空性见和依密教的方便道所引和的大乐二者结合起来修行,即身成佛。下面就探索一下噶举派空性思想 。噶举派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无常的,但又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噶举派大师米拉日巴在道歌中:顺汝劣慧想,佛说一切有。若於胜义中,无魔亦无佛,无能修所修,无所行地道,无所证身智,故亦无涅,唯名言假立。11】这就是说,佛陀说的一切,都是顺着众生的认识能力来说的。世界就其本质而言,是空无自性的,没有业、没有果、没有生死 、没有涅,这些只是人们假立的概念名言而已,实际上没有所代表的事物 ,然而空和假名是同一缘起的两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联系着的。因为是空才有假设,因为是假设才是空。采用这样的看法,就是辩证的观点,既不执着於有,也不执着於空,这就是中道观。
  由米拉日巴的道歌可以看出,他证到的确实是中观派中最彻底的应成派见。也正因为如此,噶举派才能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大放异彩。它的支派繁多,达波拉杰创立达波噶举,它有四个支派,而这四个支派中的帕竹噶举有八个小派,它们不断发展中观应成思想,结合密法,进行修行,他们的传承不绝如缕,有的到现在还传承不断。

  三 格鲁派

  格鲁派, 又称黄教,又称噶丹派。因为它创立者宗喀巴大师(13571419)建格丹寺,晚年长期居住在此。在藏传佛教各派中,它形成最晚,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势力最强,影响最深的宗派。
  在格鲁派产生前,藏族社会封建制进入一个上升、发展的时期,社会欣欣向荣。然而佛教界却弊端丛生,出现了判经离迹的现象。在理论上,他们在理解缘起性空思想时自由发挥,偏离了般若性空本义。他们有的执性空为毕竟无,否定善恶业果等法;有的执性空为实有;有的以不作意为修真如的前提。由於背离了佛教般若性空本义,於是在实践上就出现了僧人娶妻生子,不守戒律等行为。此时宗喀巴大师出来,阐述中观应成正见,并用它指导实践,提倡守戒,反对追求禄、生活放荡的行为。宗喀巴的这些思想及行为得到地方政权的支援,从而使得格鲁派得到了传播和发展,下面就谈谈格鲁派的中观思想。
  宗喀巴认为执性空为毕竟无是一种断见,认为执空为实有是常见”,并引用《中观》中的若有执於空,说不可疗治。12】他批判了断见常见,他以龙树、月称系的中观应成派见为正宗,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思想体系,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在这本书中,他全面、准确地论述了中观应成派的缘起性空思想。这种思想在他的《中观述义》中有着准确的表述:此中所说虚妄(或),是指本无自性而现为有自性之义,又於此虚妄法上,一切作用,皆能成立。因此虚妄之义,不是说一切作用皆空。变异及无常等义,亦是如是。彼虚妄法,由遮实有,故说为空。虽非实有,然亦不是没有。
  一。自性空。缘起性空是宗喀巴的根本思想。他引《四百论释》中的话解释说:何为缘起义,谓无自性义,即自性无生义。13】又说:由缘起因故自性空,故缘起义现为无性空性义,即是龙树菩萨不共之宗。14若有自性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定无自性。15】这里就,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因为是因缘合和,本身就只是一种关系,就没有质的规定,即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没有流转生灭,就称为空。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就是我空法空。在解释我空时,宗喀巴又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说人由五蕴组成,但从人与五蕴的七个关系上看,仍找不到我,这七个关系是我与蕴是有自性之一体我与蕴自性各异我依蕴蕴依我我俱足蕴蕴合集即是我色等合聚于特殊形应立为我,但是我与诸蕴一异等,七中皆无,然由依蕴假名为我。16】这是说我与五蕴是一,我与蕴是异,我依五蕴,五蕴依我,我具有五蕴,五蕴合聚为我,五蕴组合的形式等都不是我,我只是明补特伽罗唯依蕴假立也。17】即是一种意识执着中产生的幻有、假名而已。宗喀巴在分析我空时,从七个层次上分析人和五蕴的关系,这在理论的探索上是一大进步。
  在论述了人无我後,他又论说法无我,即非有情的一切现象是没有自性的。他继承龙树八不思想,认为以观真实义之真理,研寻生等无可得,是破有自性之生等。18】这里他在用缘起的思想,破除一切的生存後,就破除了与生相对的灭,认为生灭只是相对的,是缘起的,没有自性,所以是空,既然生灭都是空,那麽其余的一异、常断、来出也就是无自性的了。如此整个现象界就是一个没有自性的世界,是幻有,假名有,是人的第七意识末那识执着产生出来的了。
  二.假名有。 在破除了现象的自性後,宗喀巴也很反对断见,强调假名有的存在。他在假名有的探索上用了很多时间,但一直未能理解,传说他曾经两次与文殊菩萨对话,他问菩萨说:我的中观之见是否纯正?时文殊说:非是,因为你对於方得其决定,但对於方尚未得决定故。19】後来他梦见龙树师弟五人谈话,从而大彻大悟,遣除一切执相的缘虑,对於真实义理担心落入诸边的一切怀疑,连根拨除。”“认为由於故遣除边,由於故,遣除,於空性中而能显示因果之理,此则是宗大师不共之处。20】宗喀巴强调不落於有,不落於空,而悟入中道,不以现象无自性就毁坏假名有,否则就会破坏佛教宣扬的因果道理,从而为所欲为,甚至毁坏三宝及四谛理论了。这也是龙树在《中论》中所强调的,《中观观四谛品》中说如果只看到空,就会破坏世俗法,空法坏因果,亦坏於罪福;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21】只看到空不仅会坏因果律,世俗法,还会破坏佛教四圣谛理论以及三宝,使得整个佛教沦为乌有。《中观》中说: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22】宗喀巴大师对龙树中观哲学的深刻洞见和把握,使得中观般若理论在西藏得到了传播和发扬,减弱了西藏佛教界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佛教走上正统的一贯的中观道路。

  四 其他派别

  藏传佛教的派别很多,还有几个大的派别,它们虽不是直接以龙树中观思想出现于世人面前,但中观思想对他们还是有影响的,我们也可以从中观思想在他们中的影响,进一步看到中观学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和意义。
  噶丹派,渊源于阿底峡(9821054),创立于仲敦巴(10051064)。阿底峡的着作有30种左右,其中影响重大的有:《中观教授论》、《入二谛论》、《菩提道灯论》等 ,他还译有《中观心论注》。噶丹派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中建立起来的佛教修学体系为指导,在哲学义理方面,他们讲授阿底峡的《中观教授论》、《入二谛论》,後来为了进一步探究二谛中观思想,他们在教典中又加上了龙树六如理聚,即《中论》、《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迥诤论》、《广破论》、《宝鬘论》,作为对的补充。在的方面,他们讲阿底峡的《摄行炬论》、《发菩提心论》,接下来又以瑜珈行派的五部论作补充,即慈氏五论23】。由此可见,龙树中观学在噶丹派中的地位还是重要的,中观缘起、般若作为佛教的基本思想,对噶丹派的哲学义理是起作重大指导作用的。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中一个重要派别,它以十三世纪末觉囊寺的建成为标志。这一派对佛教性空的解释与藏传佛教的其他派别不同。它认为事物有它的真实体性,这种真实体性不能说它是空;由於人的虚妄分别增加上去的东西,才能说是性空,。事物本真是事物的虚妄分别,所以讲性空只能是他空,不能是自空。这和西藏一贯传承的龙树中观思想是不同的,中观学认为万法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实体,,万法本来就是没有自性的,是空的。相对于龙树的自性空,觉囊派的这种思想被称为他性空。他们把中观学派分为普通中观和大中观派,他们自称是大中观 派,奉无着、世亲二人为始祖,贬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为普通中观。我们也可以看到觉囊派把人的主观意识虚妄分别的东西,说成是空,而不否认一个事物的存在,与无着等的瑜珈行派中把遍计所执所性执着出来的东西,说成是空,而不认为事物 本身是空是一致的,瑜珈行派的这一思想 也曾受到中观应成派大师月称的批判,他批判瑜珈行派讲空不彻底,认为在依他起法上没有 遍计所执法就是空,并不是依他起本身就是空。他打比方说,视绳为蛇,把蛇执去掉就是空,并不认为绳也是空,这只是他性空,而依他起是表缘起的,而缘起的性质,就是空无自性的。由此可见,觉囊派是发展、变化了的瑜珈学说,而瑜珈行派与中观 学派在印度是相互排斥,甚至是不能相容的,因此,觉囊派在龙树中观学一统天下的藏传佛教中也就受到了很多的排挤,更因为他空义说事物有它的实体,说引申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认为在众生位上的众生与佛的佛性,是没有差别的,这一说法是印度教湿婆派学说的翻版,因此西藏佛教中的其他派别就都排斥觉囊派,认为它不是佛教思想,是外道,是异端。觉囊派与中观思想不一致,但它还是肯定了龙树在中观学派中的地位,批判地吸收了龙树思想的一部分 ,作为对他空思想的补充,尤其龙树的法界空思想成为他们理论上的重要凭据,。
  藏传佛教哲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龙树中观缘起学说,在其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到宗喀巴为止,形成了以继承龙树、佛护、月称系中观应成派思想为宗旨的格鲁派。中观缘起思想、般若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了西藏佛教发展的始终,成为理解藏传佛教的一根主要线索,理解和掌握这一点对更好地认识龙树中观学和藏传佛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注释:
  【1 布顿仁钦生《佛教史大宝藏论》人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78页。
  【2 、【4】、【6】、【7】、【8】、【9】、【19】、【20】土观.罗桑吉尼玛 《土观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39页。第40页、第40页、第40页、第41页、第60页、第141142页、第142页。
  【3 、【11】班班多杰 《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 19924 月第一版 157 页、第240 页、
  【10】冲热堪布才南 《噶举派史略》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9年版 234236页。
  【13】、【14】、【15】、【16】、【17】、【18】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广论》 18 、卷18 、卷18 、卷22 、卷7 、卷7 、卷18
  【21】、【22】龙树 《中观颂》金陵刻经处 20 页、第20 页。
  【23】慈氏五论是指:《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究竟一乘宝性论》。










相關文章:
藏传佛教「他空见」研究─以国燃巴《辨别正见》为中心
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教育研究
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美学观─以中观思想为中心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僧侣「修行」研究
藏传佛教临终解脱的临床路径
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性
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见”与“自空见”
藏传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
藏传佛教修行次第
藏传佛教戒律及其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藏传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

上一篇(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的异同) 回目錄 下一篇(中观学的基本观点)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忏罪之咒王—百字明咒
赞助印度大吉岭总寺
诺那祖师亲授莲师赞偈-七金刚句祈请颂
大威德金刚火供简介
FPMT 台北经续法林-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南亞技術學院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台北縣藏密薩迦喜金剛協會-
佛教导航-佛教123-佛教
佛教導航網 .... 佛學智慧網 • 解脫之路
寧瑪巴大乘佛學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