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供》煙供日與月蝕日-功德倍增 The EasternSun Group 7/13藏語初階-佛典藏語實驗班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闻法方式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宁玛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10 06:37:09
學習次第 : 进阶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02 闻法方式

华智仁波切着

  堪布索达吉译

  敬礼一切三根本!(译礼)

  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

  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

  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顶礼一切三传承上师。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所化前现化身行利众,顶礼遍智法王龙钦巴。

  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大悲光明现於所化界,

  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顶礼持明无畏洲师尊。

  观音自在显现上师相,说法结缘令入解脱道,

  随机调化事业无边者,顶礼大恩根本上师尊。

  圆满教法遍知传承论,窍诀精要即生成佛法,

  正道前行内外共不共,教言分支捷径往生法。

  显而易懂义深极稀有,无等上师无谬之口传,

  自心如何定解此宣说,愿师本尊加持吾相续。

  此大圆满龙钦宁提内外前行,依照无等殊胜上师之口传而记录。

  全文分二:闻法方式,所讲之法。(为清晰了然,此处科判稍作改动)

  闻法方式分二:发心,行为。

  发心分二: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应当如此观想:轮回中的一切众生,自无始时以来无有一人未曾作过自己的父母。作父母时都是以大恩哺育我,好的饮食先给我吃,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恩重如山。所有这些具有大恩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种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所作背道而驰,入於邪道,非常迷茫,就象盲人独留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这些众生多麽可怜啊!又观想:我如今听闻并修持甚深正法是为了使曾经作过自己的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迫的一切众生远离各自业力所感的痛苦和所有的习气,获得遍知佛的果位。这样的发心在闻法修法时都极为重要。修持善根无论大小,此善根若以方便摄持,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能令此善根日日增长,称为结行回向殊胜。一切善法以这三种殊胜摄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闻法也是同样,首先闻法的方式极为重要,尤其发心更为主要。如《功德藏》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如此说,倘若是为了贪图地位、追求名声等今生世间的利益而发心,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可能趣入正法。所以,首先向内反观自心,调正自己的发心至关重要。如果知道如此调正发心,那麽善法已被方便所摄持,即将成为大士正道无量福德之津梁。同样,如果不了知调正发心,虽然表面上闻法修法,却只能成为修法的影像而已。因此无论是在闻法时,还是观修本尊、诵咒、顶礼、转绕等修法时,甚至口念一句观音心咒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如《三相灯论》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如此说,此秘密金刚乘有许多入门之道,也有众多积累资粮之方便,不需极大的苦行,而具有证果的甚深方便,其根本主要依赖于转变欲乐。如颂云:诸法即缘故,住于欲乐上。这样传法之处和上师等不能观为平庸不净的显现,应明观五种圆满而听闻。即:明观住处圆满为密严法界宫,本师圆满为法身普贤王如来,眷属圆满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或者明观说法之处为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为邬金莲花生大士,我们闻法的眷属也观为八大持明1及君臣二十五尊2及勇士空行之自性;或者明观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眷属圆满为金刚部的尊众——勇士勇母之自性;或者明观住处圆满为西方极乐世界,本师圆满为无量光如来,眷属圆满为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之自性。无论如何,法圆满为大乘法,时圆满为本来常有相续轮3。这些法本来即是清净,应当了知这样观想并不是将非清净之法观为清净,而是为了达本来清净之本性如此观想。怎样清净呢?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上师的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总集三宝;又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总集三根本;又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上师摄受了贤劫千佛也未能调伏的我们——浊时众生,从慈悲与恩德方面来讲上师超过了诸佛。如颂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我们闻法众眷属也同样具有本体如来藏,已获得了珍宝人身并遇到了善知识以方便教言摄受,所以是未来之佛。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行为分二:所断之行为,应取之行为。

  所断之行为分三:法器之三过,六垢,五不持。

  法器之三过: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闻法时,自己的耳识不应散於他处,应专注於说法的声音上面谛听。若未如此听闻,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倾注汁液一样,虽然身在听法的行列之中,自己却不会听闻到一句正法。

  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如果对於所听闻的法仅仅是表面了解或听闻而没有记在心中,则如同漏底的容器无论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无论听闻多少正法也不会懂得调伏相续而修持。

  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时,如果自己以贪图名誉、地位等有过患之发心而听闻,或者掺杂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麽佛法不但对自心无利反而正法也成了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胜妙汁液一样。所以印度单巴仁波切说:闻法时应如野兽闻声一般,思维时应如北方人剪羊毛一般,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修行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譬如,野兽酷爱听琵琶的声音,猎人从旁边射毒箭也不觉知,怡然专注而听。同样,闻法时应当汗毛悉动、泪水溢流、双手合十、不起任何其他分别念而听闻。否则,虽然身在听法行列中,心却跟随分别妄念,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开了绮语伏藏门,胡言乱语,这些都是不应理的。闻法时,诵经、念咒等一切善行也应放下而听闻。这样听闻後应将所讲的法义铭记於心中,并经常修持。如大能仁(释迦牟尼佛)也曾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於自己。上师为弟子讲经说法也都是教导弟子如何闻法和修法、如何断恶行善、如何行持,因此弟子不应忘记上师的教言,应铭记于心并修持,这样才能现前证悟。如果不记在心中,虽然也可能有一点闻法的功德,但是对佛法的词义丝毫也不理解,因此与未闻法无有区别。虽然记在心中,但如果掺杂烦恼,也不能趣入真实正法。无等塔波仁波切4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如此说,对上师正法起邪见、嘲讽道友、心生我慢、轻蔑他人等不善分别念,将成恶趣之因,因此应当舍弃。

  六垢:傲慢,无正信,不求法,外散,内收,疲厌。

  如《释明论》云:傲慢无正信,求法不精进,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即认为自己已胜过说法上师的傲慢心,对上师正法不起信心,不希求正法,心散於外境,五根内收,因讲法时间过长等而生起厌烦心。应当舍弃这六种垢染。

  傲慢: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这二者很难以认识,所以应当详细观察自相续。如果因自己在世间或出世间某些方面有少许功德,便认为我已如何如何而产生执着。则既见不到自相续的过失,也不了知他人的功德,因此应当断除我慢,恒时谦虚谨慎。

  无正信:如果无有信心,入法之门则不通,故应坚持四种信心5中的不退信心。

  不求法:希求正法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求法有上中下三品,所以得法也有上中下之分,如果不希求正法,那麽根本不可能得到正法。如世间俗语也说: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曾为了仅仅四句正法,而经历了挖出身肉做成千盏灯後插入千灯芯、纵身跳入火坑、身上钉入数千铁钉等百般苦难。真可谓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如此说,我们应当以强烈希求之心,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热而听闻正法。

  外散:意识散乱於六种外境是一切轮回迷乱显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譬如:眼识贪执於色故,飞蛾亡於灯火中;耳识贪执於声故,野兽死於猎枪下;鼻识贪执於味故,蜜蜂缠死花丛中;舌识贪於香味故,鱼儿钓于铁钩上;身识贪於所触故,大象陷於淤泥中。此外无论闻法、修法、传法时,都应当断除回忆往事、妄想未来及现在的分别念散於外境。加哲仁波切6说: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尽无迹莫要去忆念,若念应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不能实现之希望,若念当思死期无定也,何有非法空闲嘛尼瓦?暂时诸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一切所为无义嘛尼瓦!後得调伏三毒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间,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随妄念散乱嘛尼瓦。又说:莫妄想未来,若妄想未来,则如月称父。从前,一个穷人得到了许多青稞,装在口袋里挂在上方,他自己躺在口袋下面。暗自想:我现在以这些青稞为本钱将会得到许多财富,到那时娶一个妻子,她必定会生一个儿子,那麽给儿子取什麽名字呢?刚好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就为儿子取名为月称吧。恰在这时,悬挂口袋的绳子被老鼠咬断了,袋子落到他的身上,将其压死了。过去未来的众多分别妄念无有可确定之时,仅是自相续散乱之因而已,所以应当断除,以正知正念不放逸而听闻正法。

  内收:如果我们闻法时仅仅受持佛法的个别词义,就会象马熊挖雪猪子一样,抓一个丢另一个,得此失彼,不可能有了知一切的时候。或者如果过於内收也会出现睡眠昏沉等过失,所以应当松紧适度。从前,阿难教导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有时紧张,有时过於松懈,所以没能生起真正的修法境界,便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问他: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你弹琴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紧的时候发出的,还是在琴弦极松时发出呢?”“两者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妙音。”“那麽修心也是同样。依此教言修行,最後他已证果。又如玛姬拉卓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心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应松紧适度,诸根自然放松。

  疲厌:如果讲法时间过长,遭受饥饿、乾渴或风吹日晒等逼迫时,不应生起厌烦心而不愿意听法。应当观想: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值遇了具有法相的上师,有了听闻甚深教言的机会,应生起欢喜心。这是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如今听闻到甚深妙法,这多麽令人高兴啊!犹如一百生中享用一次饮食一样,所以为了这样的妙法,应当安忍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以欢喜心而谛听。

  五不持: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上下错谬而持,颠倒而持。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即推敲词句对於自心无有利益。

  持义不持文:如果认为一切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任何实义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但若不依靠词句不可能了知意义,这样词句与意义就会互相脱离。

  未领会而持:如果没有理解了义、不了义以及具有密意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则会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

  上下错谬而持:如果上下错谬而受持,则违反了佛法的规律。即无论闻法、讲法或修法也都会相违正法。

  颠倒而持:如果意义颠倒而受持,则自相续会因邪分别念的滋生蔓延而毁坏,并且此人将成为佛法的败类。

  所以应当断除这些过患,做到一切词句与意义上下不错谬、以正确的方式受持。遇到疑难或甚多之处时,不应生懈怠而不受持,而应精勤受持。遇到简单或极少之处时,不能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视,应不遗忘而受持。按照上下次第顺序无有错谬正确地受持一切词义。

  应取之行为分三:依止四想,具足六度,依止其他威仪。

  依止四想:如《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将自己作病人想,法作妙药想,善知识作名医想,精进修持作医病想。自己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犹如被因三毒、果三苦所逼的病人一般。例如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要想解脱病苦得到安乐必须依止一位名医,并且遵照医嘱去做,如法服用所给的药。同样只有依止一位如名医一样具足法相的上师,依照上师的言教行持,饮服正法妙药,才能消除业惑的疾病。(否则)虽然依止了上师,但是如果没有依教奉行(上师也无法利益弟子),犹如病人不遵医嘱,医生无法利益病人一样。如果自己虽已服用正法妙药而未修持,就象一位病人的枕边虽有无数妙药和药方,而未服药对病也无益一样。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认为:只要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我,就大有希望,好象自己虽然积累了许多不善业而不需要感受果报仅以上师的悲心力就会象抛石块一样,将自己投到清净刹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所谓上师的悲心,是指以慈悲心摄受弟子,开示甚深教言及取舍之教理,依照如来言教开示解脱胜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更殊胜的大悲心。依靠这种大悲心是否趋入解脱道则依赖於自己。尤其我们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并已知晓取舍的关要,自己有自在的此时是计画永远行善或永远作恶的关键。所以依照上师的一切教言如理修持而彻底分清轮回和涅盘的界限非常重要。此外,现在许多经忏师到亡人的枕边念诵上去下去之关键,犹如马口被辔头所转。那时,除了少数前世修道的大德外,都是背後为赤风所吹送,前面有恐怖的黑暗相迎而进入中阴的狭道中,不可思议的阎罗狱卒喊着杀杀、打打前来追逐。一切逃脱处、隐藏处、救护者、指望处都没有,正是无可奈何的时候,怎麽会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呢?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有如愚狗,忆念善趣彼者有困难。所以就象马口被辔头所转一般的上去下去之关键即是现在活着的时候。依靠此人身行向上的善业之力胜过其余的五道,即此世可作为永舍天灵盖7的关键;积累向下的恶业也是比余道的众生能力大,决定成为不能从恶趣深渊中获得解脱之因。因此,如今已值遇了如名医般殊胜的上师,获得了如起死回生之甘露妙药般的正法,此时应当依靠(上述所说的)四种真实想,修持自己所听闻的正法,趋入解脱道。应当断除四种真实想的违品--四种颠倒想。如《功德藏》云: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即:(以不如法的行为依止上师的人)观上师为獐子想,正法为麝香想,自己为猎人想,精进修持为箭、陷井等杀獐子的方便想。求法不修持、不念上师恩德的这些人,依靠佛法积累恶业并终将成为恶趣的基石。

  具足六度:一切法行之窍诀——《现观续》云:奉献花座等,随处持威仪,不害诸含生,於师生正信,勿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六支。闻法前,摆设法座,铺陈坐垫,供养曼茶罗以及鲜花等,即是布施度;随处做洒水清扫等善事,遮止自己不恭敬的威仪,即是持戒度;不损害包括蝼蚁在内的含生及忍辱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即是安忍度;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以真实信心、满怀喜悦之情而闻法,即是精进度;心不散於他处而专心谛听上师的教言,即是静虑度;提出疑问、遣除怀疑、断除一切增益即是智慧度。闻法者都应当具足六波罗蜜多。

  依止其他威仪:如《毗奈耶经》云: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又如《本生传》云:坐於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如此说,应断除一切不恭敬的威仪。

  图:龙树菩萨

  图:提婆论师 










相關文章:
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
大圆满之路
大圆满修持精要
大圆满及其前行重要性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颂词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一品 暇满难得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二品 生命无常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三品 轮回痛苦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四品 业因果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五品 依止善知识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六品 皈 依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七品 四无量心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第八品 发菩提心
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 —菩提妙道三处三善引导文
大圆满之见
大圆满的加行见地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法王 堪布序 目录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人生难得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寿命无常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轮回过患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因果不虚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解脱功德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依止上师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皈依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修四无量心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行菩提心学处 六度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行菩提心学处 六度.. 智慧度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念修金刚萨埵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积累资粮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上师瑜伽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往生法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结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注解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吐番王朝世系表
大圆满祖师遗教
大圆满 身、语、意
大圆满 出离道修持与转化道修持
大圆满 自解脱道
大圆满 传承的重要性
大圆满前行 关於共同外前行
大圆满前行前行 备忘录
大圆满前行 胜利道歌浅释

上一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法王) 回目錄 下一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人生)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不分派别、慈悲平等、利美圆融的法教!利美运动- Yahoo!奇摩部落格
佛顶尊胜佛母
◆究给仁波切◆舍利塔基金募款
南卓仁波切带领高雄中心信众作四臂观音共修- 蕙蕙的部落格- Yahoo!奇摩
◎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大智度论之相关研究- 心灵的部落格-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法鼓佛修研習院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