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文殊9/14吉祥天母及護法酬懺薈供 【建國百年藏傳佛教聯合祈福法會】 <生起次第講解>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中观四百论(8-3)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02 10:33:38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6/02 10:32:43   编辑部 报导

中观四百论(第8-3讲)达赖喇嘛尊者传授

8-3)第十五品破有为相品

接下来是针对有为法的性相,生、灭、住,这三者来破他的实执有了。首先先讲第1句偈颂文的内涵。以因明来讲的话,这种正因叫做破有、无生之因。所谓的有和无,如果是要有自性的有和无,一定要去寻找到它的一个假义、施设义,一定要有寻有找去获取的话,要去找到它自己的性质的话,这个果是由因所生,而说了因果的关系。请问果由因生,是有因而生?还是无因而生?於是就去寻找这种的假义了。如果果由因生,是有因而生果的话,既然有因而生果的话,那时候果已形成没有因,有因时候没有果,所以果的形成,如果你是说已经有的话,那时候没有因,那你如何说有因而生果?没有道理。如果因是完全没有的话,因为没有的缘故,所以没有的因如何生果,这也是不成道理的。所以所谓果由因生,是有因而生?还是无因而生?於是去作这种的寻找。所以在此第1句话就说到了:

1.最後无而生,既无何能生;有则本来生,故有岂能生。

2.果若能违因,先无不应理,果立因无用,先有亦不成。

3.此时非有生,彼时亦无生,此彼时无生,何时当有生。

4.如生於自性,生义既为无,於他性亦然,生义何成有。

    那也就是说到了,果由因生是在,果时生?还是因时生?这样去寻找它的假义。如果这样去寻找怎麽样生,它到底何处而生?何时而生?去寻找的话,是完全找不到的。只是在一种无寻无找,唯名识安立的状态当中,而产生这些种种生灭的作用以外,如果你们要去寻找,觉得由名识安立不能满足它的存在,你一定要去寻找另外一种自己的力量,而去产生一种生灭作用的话,去寻找的时候,是完全找不到的。念到第10句:

5.初中後三位,生前定不成,二二既为无,一一如何有。

6.非离於他性,唯从自性生,故从自他俱,其生定非有。

7.前後及同时,二俱不可说,是故生与瓶,同时生非有。

8.若前生故者,前生不成旧,若谓後生者,後生亦不成。

9.如现在诸法,不从现世起,非从未来生,亦非从过去。

10.生既无所来,灭亦无所往,如是则三有,如何非如幻。

接下来第11句到第15句,就针对於生、灭、住这三者,唯有真实的这种破斥了。所以在此说到了:

11.生住灭三相,同时有不成,前後亦为无,如何当有生。

12.若生等诸相,复有一切相,故灭应如生,住亦应如灭。

13.所相异能相,何为体非常,或者彼四法,皆无有自体。

14.有不生有法,有不生无法,无不生有法,无不生无法。

15.有不成有法,有不成无法,无不成有法,无不成无法。

接下来就是破正生的这种实有。所谓正在生,这个是很难去定位的。如果我们不被这种唯名言、或唯名识安立而满足这种正在生的作用,我们不因此而满足,要去跨越这种名识安立而有的界限,去寻找一个正在生在那里的话,要去找这个定点的时候,那找不到的。因为正在生的这个刹那,他有分前端後端。前端就是已经过去了,那叫做已生,它已经生了,那叫做生的过去世。後端的话是未来,还没有生,所以什麽时候叫做正在生?找不到啊!如果你说这个中间点正在生,中间点又有分前端、後端,这样去寻找之後,完全就是空的,完全找不到的。如果你说前端已生的部份,可以说现在生的话,那後端未来还没有生的部份,也可以成为现在生,这样的话生就没有所谓的过去、未来和现在。所以从16句一直念到第25句。

16.生时谓半生,故生时不生,或则应一切,皆我为生时。

17.作为生时体,则不成生时,不作生时体,亦不成生时。

18.若二时中间,无无中间者,则无有生时,彼有中间故。

19.由於生时灭,乃有生时生,是故应可见,有余生时体。

20.若至已生位,理必无生时,已生有生时,云何从彼起。

21.未至已生位,若立为生时,何不谓无瓶,未生无别故。

22.生时体未圆,异於未生位,是亦异已生,故应未生生。

23.若说言生时,先无後乃有,此亦未生生,未生何能生。

24.体圆说名有,未作说为无,若尚无生时,说何为生时。

25.若时离其因,无别所成果。尔时生与灭,理皆不可成。

第十六品 教诫弟子品

在以上已经完成第十五品。现在就剩最後一品,第十六品。接下来就是第十六品「教诫弟子品」。第1句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说,我们因为随着无始以来到现在,一种无明的力量,所以使得我们看什麽都觉得说,并非是唯名识安立而有,觉得是从它本身就有了,这怎麽会是名识安立而有?我们看到这个活生生的事物在前面的时候,它怎麽会是概念摄取而有的呢?我们会觉得很直接的,它就从那边而有。其实我们今天一直认定为有自性、有自相,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因为被我们肉眼所看到。为什麽肉眼看到?因为无明串习的缘故,所以我们就看到如此了。这是认为有自性的唯一理由,除此以外没有足够的理由,或者是真正的理由,能够说服自己成立有自性。但是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自己有看错的时候,我们怎麽可以拿看错的理由,来说是有自性呢?这完全是不符合道理的。所以在此第1句就说到了:

1.由少因缘故,疑空谓不空,依前诸品中,理教应重遣。

所以当我们看到的时候,应该马上以理性来思惟教理,来重重的遣除这种无明的过患。第2句、第3句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说到了,如同《中论》的第二十四品里面所说的,其实《中论》第二十四品是《中论》二十七品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内涵。这里面,之前就是说实派他们反驳说,中观论师你们说无自性,诸法无有自性,可是你们明明,正在讲无自性的这个声音,它已经又是无自性的话,那就没有自己的性质,自己的作用了。如果讲无自性的声音,它没有它的作用的话,它怎麽破除自性?因为无自性的声音,它没有作用。没有作用的话,它破除自性的作用就不存在,所以你讲无自性的那个声音,它破不了自性的话,那你如何去证明无自性呢?於是以种种方式来破除中观论师的这种主张的。於是他们又说了,如果没有自性的话,诸法没有自己的一个性质、作用,那就没有苦集灭道,就没有三宝,就没有涅盘,就没有解脱等等。於是龙树菩萨在此的反驳就是说了,「已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皆不成。」在此《四百论》里面有说到:

2、能所说若有,空理则为无,诸法假缘成,故三事非有。

最主要第3句了:

3.若唯说空过,不空义即成,不空过已明,空义应先立。

如果一切法是以自力来形成自己的作用、自己的性质的话,那就不需要依靠他者了,依赖因缘而生起的道理,根本就不存在,不符合逻辑了,是它自己所拥有的,那何必须要缘起呢?如果缘起不存在的话,那四圣谛就不存在了。因为所谓的集谛就是苦谛的因,既然没有缘起的话,苦又如何从苦因而有?这是不存在的。所以苦集灭道不应有,三宝也不应有。因此没有空性的话,一切皆不成,若有空性的话,一切皆会成。所以在《中论》说到了「已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皆不成。」所以於是就念到了第7句。

4.诸欲坏他宗,必应成己义,何乐谈他失,而无立己宗。

5.若观察即无,彼不成为宗,则一性等三,亦皆非宗义。

6.许瓶为现见,空因非有能,余宗所说因,此无余容有。

「余宗所说因,此无余容有」这两句话就是说,除了自己看到自性以外的理由以外,你们没有办法找出更强而有力的理由,来证明有自性的了。

7.既无有不空,空复从何起,如无所治品,能治云何成。

念到第7句偈颂文。接下来就针对於认为无有自性,就否定它存在的这种说实派的反驳,而来作排斥的内涵。我们从第8句念到第12句。

8.若许有宗者,无宗即成宗,无宗若非有,有宗应不成。

9.若诸法皆空,如何火名暖,暖火亦非有,如前已俱遣。

10.若谓法实有,遮彼说为空,应四论皆真,见何过而舍。

11.乃至极微体,都无如何生,佛亦未许无,故彼不应理。

12.若真离有无,何缘言俗有,汝本宗亦尔,致难复何为。

接下来就针对空性,又把它执为是自性有的这种执着而去作反驳的。因为有一些人他学习空性之後,他也不是完全了解空性的道理。当然如果你真的透彻了解空性道理的话,你不会认为说空性本身是自性有的,这是不会有的,不会有这种的邪执。但是对空性又有希求心,又想知道,但是又没有完全透彻了解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把空性执为是自性有。为什麽呢?因为空性是胜义谛,了解胜义谛的智慧能够去看到的,所以他是属於胜义谛,最究竟的内涵。所以当对空性的领悟不是很透彻的时候,会认为是胜义谛的话,应该就要有自性,应该就要有自相,会产生这种的邪执。这是为什麽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的时候说到了:「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里面包含空性,而说了空性本身也是自性空的道理。

而且龙树菩萨又刻意的在其他的偈颂文又说到了,如果我们把空性执为是有自性的话,这种的邪见是无可救药的邪见,曾经有说到。同样的,这也是为什麽佛世尊,在《般若经》里面说到了,二十种空性,十八种空性,十六种空性,四种空性,二种空性。就是说空性的所依有法,是以空性为主而来说空性的空,所以说了内空、外空、空空等。空空就是空性的空性。所以就说到第13句:

13.诸法无体性,不应有差别,诸物上共见,彼即无差别。

14.无故予他宗,不能答难者,他因破自宗,何故不自立。

15.说破因易得,是世俗虚言,汝何缘不能,遮破真空义。

16.有名诠法有,谓法实非无,无名表法无,法实应非有。

17.由名解法有,遂谓法非无,因名知法无,应信法非有。

18.若由世间说,皆世间有者,诸法有自性,何成世间有。

19.谤诸法为无,可堕於无见,唯蠲诸妄执,如何说堕无。

20.由无有性故,无性亦非有,有性既非有,无性依何立。

21.有因证法空,法空应不立,宗因无异故,因体实为无。

22.谓空喻别有,例诸法非空,唯有喻应成,内我同乌黑。

23就是之前所说的:「若法本性有,见空有何德」如果诸法有自性的话,那了解空性是没有道理的。

23.若法本性有,见空有何德,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24句的时候,是破除唯识派的见解。因为唯识派认为说,无外境,内识有真实。「识」他们称为内识,内识是有真实性的。所以在此就破除了,如果有一法是空的话,其他无论内外的任何一法都应该是无有自性才对,所以你的空性不应该对内外而作区别,而说的空性。这样是属於偏空,不是遍空,不是遍布一切的空性。所以在此说到了:「说一有一无,非真」这个道理说了,这种空性并非是正确的空性。而且以世俗谛的一种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世间人也说有所谓的「外境」,所以你怎麽能说无有外境呢?所以亦非俗,就是这个意思。

24.说一有一无,非真亦非俗,是故不能说,此有彼非有。

25.有非有俱非,诸宗皆寂灭,於中欲兴难,毕竟不能申。

那这以上已经圆满了十六品的《四百论》。










相關文章:
中观四百论(1)
中观四百论(2-1)
中观四百论(2-2)
中观四百论(3)
中观四百论(4-1)
中观四百论(4-2)
中观四百论(5)
中观四百论(6-1)
中观四百论(6-2)
中观四百论(7-1)
中观四百论(7-2)
中观四百论(8-1)
中观四百论(8-2)
中观四百论广释 总论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一品 明破常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二品 明破乐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三品 明破净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四品 明破我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六品 明断烦恼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七品 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上一篇(中观四百论(8-2)) 回目錄 下一篇(皈依发心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大悲自救苦解脱观音菩萨
《镜头在加拿大》日本天皇一尘不染- 无脸男的异想世界- udn部落格
听闻集- Yahoo!奇摩部落格---穹拉惹对仁波切.悲青增格西.法王开示
直贡噶举共修学会- Yahoo!奇摩部落格
黑忿怒空行母

赞助网站
TOEIC多益英語測驗-
台北教育網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台灣民俗風情 - 台灣旅遊在線
超自然力的應許消災祈福. ‧媽祖Wikipedia, ‧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及媽祖廟北港朝天宮, ‧媽祖信仰在台灣
Changturtle
LamaNet 喇嘛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