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殊仁波切羅桑才培新春弘法行程 文武百尊操超度大法會 新生活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中观四百论广释 总论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11 05:46:43
學習次第 : 进阶

中观四百论广释
圣天菩萨  造颂

法尊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着疏
 
 
总 论

第一品 明破常执方便品

第二品 明破乐执方便品

第三品 明破净执方便品

第四品 明破我执方便品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第六品 明断烦恼方便品

第七品 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第九品 破常品

第十品 破我品

第十一品 破时品

第十二品 破见品

第十三品 破根境品

第十四品 破边执品

第十五品 破有为相品

第十六品 教诫弟子品


总 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圣者曼殊师利!

顶礼圣天菩萨!

浊世人劣琐事多,闻思修者寥晨星,
圣者善说无人阅,况我微言览者谁?
然为自心入正法,依诸经论师教言,
略演甚深中观道,若有信者请谛听!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转法轮,其中第二转法轮,着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现涅盘後,弘教者分两大派开阐般若深义:其一,无着菩萨以《现观庄严论》为宗纲,开创了广大行派,以隐义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龙树菩萨以《中论》为根本论,开创了甚深见派,直显般若空性深义。于此根本论,又有两大论师阐其密义:一者即圣天菩萨(亦称提婆菩萨),以修行窍诀方式粹摄《中论》密义而着《四百论》;另者月称菩萨,着《显句论》释《中论》字句,造《入中论》显明其深义。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论》尤应深加研习。

于藏传佛教中,修学中观者皆以《中论》、《四百论》、《入中论》为根本论典。诸派中观论师对《入中论》之抉择自宗见上,有多种辩论,而於《中论》、《四百论》无有较大异议。因二论皆是根本中观论,即应成、自续二派尚未分流时之中观着述。另外,《四百论》非如《入中论》之专门抉择见解,而是专门抉择修持,是中观实修的窍诀集汇,对此诸派论师也无多异议。如格鲁派甲操杰大师之《中观四百论释·善解心要论》,与甯玛巴大堪布阿琼仁波切所着之《四百论疏·大海之滴》,其抉择方式皆相同,概因此论于中观宗之特殊地位使然。

於汉传佛教中,此论原有二译本,一为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简译的《百论》,二为唐玄奘大师所译之《广百论》。《百论》实际上是印度婆薮开士论师所作的《四百论》注释中的部分;而《广百论》仅为《四百论》後八品之颂文,因当年那烂陀寺护法论师以唯识观点注释此论时,将此论一分为二,前八品为《说法百论》,後八品为《辩议百论》。玄奘大师于护法论师之亲传弟子戒贤论师前,得此二论及义疏,回国後便将《辩议百论》译为《广百论》。故《四百论》在汉传佛教中,一直未有完整译本。到近代法尊法师入藏求法,亲睹藏地中观学者对此论的重视及此论对学者的裨益,於是不辞辛劳从藏文译出此论前八品,并对後八品的译文依藏译本作了一些补充,目前该译本是《四百论》在汉地最为完善的译本。本注疏所依者,即是此译本。

此《中观四百论广释》分三:甲一、初义;甲二、正释论义;甲三、末义。

甲一分二:一、题义;二、译礼。

乙一、(题义):

此论梵语名为紮睹夏打嘎夏打嘎日嘎。紮睹夏打嘎义为四百,夏打义为论,嘎日嘎义为颂,合译即为《四百论颂》(现今通称《四百论》)。本论分为十六品,每品二十五颂,共四百颂,故而得名。月称论师说,本论原称无字,其名为《百论》,能破诸多邪分别故名为,能断除实执故名。邪执无有边际,所以不说有限制的四百,而是以表示其无边之义。名为《百论》,是以其作用而立名。於藏文版中,本论题为《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颂》,意指摧灭诸多邪分别而修持实相之窍诀汇集。

一般在论典的题名後,有顶礼立宗句,但本论中却无有。对此,仁达瓦大师(宗喀巴大师的上师)解释其原因云:此论乃直承龙树菩萨之《中论》义理而造,《中论》抉择见分,此论紧承其义旨而抉择修持次第,故应与《中论》作一体观,不再加顶礼立宗句。关於宗义,月称论师也云:由於圣天阿闍黎是龙树阿闍黎的弟子,故此论属於此宗,非别宗义。

乙二、(译礼):

顶礼圣者曼殊师利!

此顶礼句是由梵文译成藏文时,巴操(日称)译师所加。译礼之必要,一是按藏传佛教的传统,表明此论属对法藏;二是为增上智慧圆满翻译,以祈三世诸佛智慧总集之圣者文殊加持。

甲二、(正释论义)分二:一、总义;二、别义。

乙一、(总义)分三:一、造论者之殊胜;二、辨除谬误;三、略述各品大意。

丙一、(造论者之殊胜):

作者圣天菩萨,梵名阿紮雅提婆,胜嘎拉国(今斯里兰卡)的王太子。《布顿佛教史》及《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说,菩萨从楞伽岛中的莲花化生,为当地国王所收养;汉传佛教中诸论师依《提婆传》也秉持类似的观点。然今依《印度佛教史》及月称菩萨在本论注释中的记载,为胎生之王太子较为可信。

圣天论师宿具不共悲心与智慧,自幼即精研诸明处学术,显示出非凡的特质。稍长,弃王位出家,依班智达玛哈德哇受具足戒,学习三藏。後为朝礼各圣境,游历至南天竺吉祥山,值遇龙树大士,时大士已值晚年,叹其器量渊弘,堪为正法城堑,即摄受为近住弟子,此于玄奘大师之《大唐西域记》第十卷中有记载。圣天一心依止龙树大士,尽得显密佛法之教授,及一切明处学术,成为善巧精通者,遂于南印度助师广弘正法。

其时於印度北方,出现了一名为难胜黑者的外道,(有的译外道名为未沸,藏语名之曰麻柯)。他通达外道一切典籍,并修大自在天有所成就,常依辩论术及神通力与诸内道论师作辩论。时内道论师无一能与其诤胜,於是多处寺庙遭到摧坏,众多有情被引入他的教法中。难胜黑者的母亲,是一虔诚的佛弟子,她多次力劝也未能阻止儿子的罪行,便想声震天竺的那烂陀寺一定有具德圣士,能降伏自己的儿子,故携子至那烂陀寺。然而寺中诸班智达与难胜黑者累日论战,竟无一人能胜。寺僧只好在大嘿日嘎神像前陈设广大供养,竭诚祈祷嘿日嘎圣尊赐予回天之力。其时,石像胸口现出一只乌鸦,寺僧便将辩论详情俱书於纸,系之鸦颈,祈神鸦送往南方有大力之胜士,以迎请前来折伏外道。神鸦径直飞至千里之外的吉祥山,将信交给龙树大士,大士父子据信中所言,对外道宗义进行了周密辨析,但是当时无法决定究竟由谁去那烂陀寺对付外道。於是龙树大士提议以辩论作抉择,初由圣天模拟外道,与龙树大士争辩,大士竟未能摧伏外道;後由大士扮作外道,圣天论师代表内教,二位尊者完全投入地进行了激烈论辩,舌战至高峰时,圣天论师竟然认为对方是真实的外道,脱下鞋子就打在对方头上。当时龙树大士说:好了,你去与外道辩论,必定获胜。但是,你以鞋底击打师头,以此原因,北上途中必然会遭违缘。

遵照师嘱,圣天论师立刻启程,赶赴那烂陀寺,途中果然遭受违缘。原来圣天生来容貌端严,尤其是双眸,灵润含精,神采飞扬,超逾天人,以此他的母亲为其取名圣天。当时人们非常钦羡,父母若得相貌端严之子,都要说:我的儿子容貌似提婆一般!圣天论师行至中途,在一棵大树下歇息饮水时,大树女神恋慕其眸,乞求施予,菩萨遂自剜一睛,布施给女神(关於此段传记,说法不一。一说途中遇医师乞菩萨之睛配制药物;另说途中遇一女人,贪慕菩萨的眼睛,菩萨了知此女发心入道时机已成熟,便自剜一目,持之以示女人:还可贪否?鸠摩罗什译师所译之《提婆传》中,则说是将一目布施给大自在天,因施一目,故菩萨又名伽那提婆,即一目天)。女神大为感动,因而将摧破外道之策告诉了菩萨。菩萨依计寻得一疯狂者、一只猫与一瓶清油,携至外道难胜黑者处。

时正值难胜黑者的母亲已死,他正在依外道仪轨作水施,圣天论师问:你在做什麽?外道回答说:我的母亲堕在孤独地狱里,以此水施,愿济慰之。圣天论师即寻一根吉祥草,沾水向南挑洒,外道见状也问:你在做什麽呢?答曰:大士龙树与我,在南天竺拥有一块田地,现在遭到了旱灾,想以此沃灌那块田。外道笑言:你真愚痴,相隔如此之遥,以此小小草梗沾些微水滴,如何能及呢?圣天论师正颜回驳道:你尚能以一小杯水,熄灭八万由旬之地狱烈火,我又何尝不可以此浇灌区区千里之外的田地呢?外道闻言无以作答。片刻後,外道了知他是南天竺圣天论师,欲来与自己辩论,便立刻作了准备。难胜黑者在辩论时有三种取胜对方的助缘,其一是有一辩才无碍之女班智达为助手,其二为一巧舌如簧无人能敌的鹦鹉,其三於辩论急难之时,大自在天会亲自现身提示(或说由铜镜中显示而为外道解难)。

辩论开始时,彼此规定论辩三场,外道依常规先让女班智达出辩,圣天论师便将所携之疯狂者出示,那位疯子作出裸体等种种无理行为,使女班智达羞愧难当,无法论辩。继後外道的鹦鹉上场欲参辩,圣天论师也出示所带之猫,鹦鹉见猫瞪目呲齿,惊惧而遁。外道见状,也不怯弱,仗大自在天可随时帮助自己,亲自出场与圣天论师辩论。圣天论师在辩论场所洒下清油,并点火焚起浓烟,大自在天嫌恶烟气,不能现身。至此难胜黑者助缘皆断,只有凭自力参辩,时外道讥讽说:你只有一只眼,如何能与我争辩呢?圣天论师慨然答言:三眼威猛神,不能见真实,帝释具千眼,亦不见真谛,伽那提婆我一目,能见三界之真实!随後以正法义使外道的一切诤论全部失败。外道见辩论全盘告输,便以飞行术腾入空中准备逃走,圣天论师警告他:不要再往高处飞了,否则头顶上的宝剑风轮,会斩断你的头!外道半信半疑,拔下一根头发往上一举,果然立断,不由心生大怖畏而堕落於地。如是圣天论师将他彻底降伏,并以方便引入佛教,摄受加持。难胜黑者转入内教後,圣天论师为他取名为巴俄,译成汉文即圣勇。後来,圣勇成为精通五明和内外宗派的大师,造了许多论典,如《菩萨本生正法犍槌音论》、《本生鬘》、《示善道论》、《六波罗蜜摄颂》、《别解脱经本释》等,此等论典在藏文的论藏中皆有收集。并且,圣勇大师还在其他方面为佛教做过许多有益的事业。

如今,雪域诸多智者所编的《藏汉大辞典》及一些史书中说难胜黑者即马鸣大士。但在《红史》、《布顿佛教史》及汉传佛教的史料记载中,马鸣大士是龙树菩萨前两代的住持教法者;另外《释摩诃衍论》中亦曾列举出六位马鸣。难胜黑者与马鸣大士可能并非一人,故而,我希望有志於此者重作全面的研究。

据《如意宝史》所载,圣天论师前世曾为世尊座下的嘎拉巴模比丘。当年世尊为他及其他几位比丘转法轮时,空中飞过一只乌鸦,所遗粪秽落于佛的金身。世尊即时授记:以此缘起,此乌鸦将来会成为一具力外道,毁坏佛教。嘎拉巴模比丘闻言,心中发愿:此乌鸦毁坏世尊教法时,我一定降伏他。以此愿力成熟,当乌鸦转世为难胜黑者毁坏佛教时,嘎拉巴模比丘果然出世降伏了他。

圣天论师是南瞻部洲六大庄严之一(其余五庄严为龙树、无着、世亲、陈那、法称),其论着有《中观四百论颂》、《中观学中论》、《断诤论》、《成就破妄如理因论》、《智慧心要集论》、《摄行明灯论》、《理智成就净治心障论》等,在密宗方面也有多部着作。

关於圣天论师的果证功德,在《文殊根本续》中,世尊曾授记:非圣名圣者,住於胜嘎拉,制止外道宗,遣除邪道咒。很明确地说其为非圣,即尚未登地;然而在印度阿闍黎菩提贤所着的《智慧心要集论释》中,说圣天乃八地菩萨;还有说圣天论师即生证得了佛位,因为在《摄行明灯论》中,圣天论师说自己已证得了无上瑜伽的不共幻身,如是按龙树大士的观点,得不共幻身者,即生可证得殊胜成就,圣天大士晚年也亲口说过去呀圣天去,光身赴净刹。这三种说法其实并不相违,圣天论师上半生为凡夫,然依龙树大士之教授深入修持,得不共幻身成就,位住八地,最後证得佛位,这是可以成立的观点。就象龙树大士在经典中有多处授记:有的授记大士为一地圣者,有的授记为七地,有的授记於即生证入佛位,此亦无有矛盾,因各种授记,各自针对大士的早中晚年等不同时期。同样,各种对圣天论师的授记评论也是如此,所以不会存有谬误之处。

依其传记,圣天论师着述《四百论》时,已近暮年,因而此论乃登地以上的圣者所着。诸後学者,对此应生猛厉信乐,专精习之。

丙二、(辨除谬误):

那烂陀寺的大德护法论师曾依唯识宗观点,造疏解释此论,说此论意趣在於破除遍计执法有自性。虽然诸宗究竟义趣一致,但圣天论师造此论的理趣实是紧承龙树大士之《中论》,建立修行般若空性的道次第。月称菩萨也曾于《中观四百论释》中说:将《四百论》之意义,说成与龙树宗意义不同者,臆造也。再从此论的主要意义看,是抉择诸缘起法无有自性,建立修习空性的道次第,所以也非中观宗之外的宗义。还有论师说,此论不别作皈敬文,乃说明此论不仅是为断除别人对龙树阿闍黎的怀疑而作(有疑《中论》为诤辩之作),而且表示此论属於《中论》。从此角度而言,《四百论》之宗义尤为明显也,故不宜以他宗观点而释此论之本义。

有些人怀疑说:既然此论亦是抉择诸法无自性,那麽造此论岂非无必要?因为龙树大士在《中论》、《七十空性论》等论中已广说般若空性正理。答曰:龙树大士在诸论中虽已广述空性正理,破除各宗派行人之错误执计,然有些人未通达大士之义旨,误以为《中论》等唯是与他宗争辩、破坏他宗的论述。而实际上大士的义趣,是在破除邪见之中豁显般若正理,在摧灭谬执同时开演修行正道,所以圣天论师为拨疑云现红日,着此《四百论》。于本论中,秉承龙树大士破一切实执,显究竟真空之义旨,圣天论师更以实际观修之具体阶次作了明显开阐,故不应生疑。诸不能顿断四边戏执径入无生法忍之大乘弟子,尤其是末法之时绝大多数修行人,若能遵循此论所阐次第如法而习,则可趋入无生大空实相之境!

丙三、(略述各品大意):

如上所述,本论是宣讲中观实修的道次第,那麽论中各品到底是如何宣说的呢?前八品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进行宣讲,後八品是从胜义谛角度进行阐述,如月称论师在大疏中说:首先开演怎样安立世俗诸法(也即以此破除众生相续中的粗大实执),然後再次第宣说究竟的胜义谛。

具体来讲,前四品广说如何破除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从而对轮回生起厌离之心。其中第一品,宣说五蕴诸法皆依缘而生,故为无常,也即是说应修习生死无常从而断除常执。第二品宣说有漏五蕴既是无常,则必具损恼,如是於己无利,从而破除执五蕴为乐的颠倒。第三品宣说,有漏五蕴既属苦性,则应对其生起厌离,从而断除执生死为净的颠倒。第四品宣说有漏五蕴既为不净,则不应执为我及我所并由此生起我慢,应舍弃之,从而以此断除我执颠倒。按甲操杰大师的观点,这四品不仅是宣讲修习中士意乐,发起出离心,而且对於大乘根性来说,还应由此发起愿菩提心,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并且其科判也是按大乘发心方式进行安立的。第五品是宣讲在发起出离心与愿菩提心後,大乘行人应再发起行菩提心,从而真实趋入菩萨道进行修持。但由於初发心者相续中烦恼粗重,尚且无法自利,何况利他,故第六品宣说烦恼生起及如何断除之理。第七品说明在破除缘诸境之後,生起现行烦恼并如何破除之理。第八品说明没有通达色等诸境的真实性而生起非理作意,也即烦恼生起之因,从而教导弟子生起断除烦恼的意乐,并且对真实法理即使有少许的怀疑,亦应趣入正道修行,此乃净治弟子使之成为法器的轨则。

通过前八品的宣讲,可令众生身心相续得以成熟,从而成为法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宣讲更深的胜义谛瑜伽,也即後八品开始说明如何断除烦恼、所知二障。

具体来说,第九品宣讲诸有为法无有常体可得,从而破除万法为常的实执。第十品说明内的身心相续与外的山河大地等一切诸法皆无我。第十一品破除时间为常的实执。第十二品广破边见。第十三品从根境的角度破除实执。第十四品宣说诸缘起法皆无自性,从而破除边执以获得解脱之理。第十五品广说诸有为法生住灭三相空无自性之理。第十六品宣讲造论的目的以及遮破诸敌论者的其他问难,从而抉择出中观正理为诸人所应修习。

总之,此论广宣了如何修习中观的道次第,也即先依世俗修法,待根器成熟後,再趋入胜义修法,从而达至中观究竟实相的修习轨则。










相關文章:
中观四百论(1)
中观四百论(2-1)
中观四百论(2-2)
中观四百论(3)
中观四百论(4-1)
中观四百论(4-2)
中观四百论(5)
中观四百论(6-1)
中观四百论(6-2)
中观四百论(7-1)
中观四百论(7-2)
中观四百论(8-1)
中观四百论(8-2)
中观四百论(8-3)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一品 明破常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二品 明破乐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三品 明破净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四品 明破我执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六品 明断烦恼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七品 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
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上一篇(入中论 2) 回目錄 下一篇(中观四百论广释 第一品)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声空不二音乐禅--明就多杰仁波切 2009/2/28 编辑部慈慧报导
黑忿怒空行母
◎菩萨慈悲利他之探讨 .慈悲利他菩提耕耘—佛教线上. 佛法矫正当代台湾企业弊端之研究
神变月 佐钦 莲师息增怀诛 2009/2/27~2009/3/6大法会
助印准提丛书—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

赞助网站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南華大學宗教所-- 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國內外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大同大學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