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蓮花生大士誕辰紀念法會 吉美多傑仁波切普巴金剛.孜瑪爾護法轉運法會 八蚌講修法林農曆七月息災.超渡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四摄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5 09:02:28
學習次第 : 进阶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习四摄

 

至尊宗喀巴大士造论

妙音佛学丛书翻译组汉译

「学习四摄」:

丑二学习四摄成熟其他有情:

「学习四摄成熟其他有情」分五:()四摄法的本质。()定为四法的理由。()四摄法的功能。()必须依靠四摄法来摄受眷属徒众。()略作详细解说。

寅一四摄法的本质:

(1)布施(梵:dana。藏:sbyin pa)-如同前文布施波罗密多一节所说。(2)爱语(梵:priya-vadita 。藏:snyanpar smra pa)-为弟子开示各种波罗密多。(3)利行(:artha-carya。藏:don spyod pa)-按照所说的教义令弟子如实奉行,又或令他们正确地接受这些法义。(4)同事(梵:samanarthata。藏:don’t hun pa)-在教导别人修习法义的同时,自己也要和他们一起修习这些法义。正如《大乘经庄严论》所说:

布施与前相同。爱语、利行、同事便是开示各种波罗密多,劝勉别人受持,自己亦要身体力行。

寅二定为四法的理由:

(问:)为何把摄受眷属徒众的方法规定为四种?

(答:)为了摄受眷属徒众,令他们修习善行,首先必须令他们喜悦。这又先要透过施舍财物来利益他们的身体,当他们喜悦後,使首先要令他们懂得怎样和正道结缘。也就是说,要以爱语来解说正法,把他们的无知和疑惑断除,令他们正确受持法义。当他们知晓法义之後,我们便要修习这些法义成就善行,然而,若我们自己不能身体力行,但却教导别人如何取舍,他们便不会信受奉行,还会反唇相讥:「自己做不到又怎能教别人做?你要听从别人的教导才对!」但假如我们能以身作则,他们便会这样想:「这人教导我们修习善行,他自己亦能身教力行,若我们能这样做便一定会获得利益和安乐。」这样,从未修持的人便会开始修持,已经修持行的人则会坚固不退,所以必须要有「同事」。《大乘经庄严论》说:

应知道摄法是有四种,此即:能饶益的方便法门,令他人受持正法,令他们趣修正法,而自己也要这样做。

寅三四摄法的功能:

(问:)这四种摄法对於眷属徒众有何作为?

(答:)「布施」能令他们成为适合听闻正法的法器,因为布施能令他们对说法者产生欢喜心。「爱语」能令他们对所说的教法产生爱乐心(产生兴趣),因为爱语能令他们对法义取得微细的了解,把他们疑惑消除。「利行」能令他们如教修行。「同事」能令已趣修正法的人长期修行,不会退转。《大乘经庄严论》说:

第一者能令他们成为法器。第二者能令他们生起爱乐,第三者能令他们修行。第四者能令他们净治(指经由长期修学,令自己的修行变得更清净)

寅四必须依靠四摄法来摄受眷属徒众:

佛陀曾经明言四摄法是成办一切眷属徒众的利益的最佳方法,所以要摄受眷属徒众的人必须依仗四摄法。《大乘经庄严论》说:

要摄受眷属徒众的人,就必须依仗这种法门。这种法门被称赞为能成就一切有意义的事情的妙法。

寅五略作详细解说:

「爱语」有两种:第一种是顺应世间习俗的爱语,即是不会表现出愤怒的样子,先要和颜悦色,面露笑容,以慰问健康等世俗礼仪令有情喜悦。

第二种是顺应所说正法的爱语,即是为了有情的利益和安乐,以能引生净信、持戒、多闻、布施、智慧等功德的正法教导有情。

对於存有杀害之意的仇敌,应怀着清净心对他们说有益的话。对於根器极愚钝的人,我们应乐於接受挑战,不屈不挠地为他们说法,令他们受持善行。对於谄诳轨范师、亲教师等善知识的作恶有情,不应怀有嗔恨心,要和蔼地对他们说有益的话,即是最难相处的人也要教导他们。对於心相续还未成熟但希望消除障盖,往生善趣的人,应为他们开示前行修法,亦即是布施和持戒。对於心相续已成熟,已离障盖,法喜充满的人,首先应为他们开示根本的四圣谛正法。对於放逸的在家众和出家众应给予策励。对有疑惑的人应为他们仔细解说正法,把它们疑惑消除。以上便是各种类型的「爱语」。

「利行」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未成就熟者令其成熟。第二种是已成熟者令其解脱。这又分为三类:

( 1 ) 劝导有情成办现世利益-

即是令他以如法的方法获取、维护及增加资财。

( 2 ) 劝导有情成办後世利益-

即是劝导有情舍弃财位,把有情安置於出家托钵的生活,虽然这样未必能够获得现世的安乐,但一定够能获得後世的安乐。

( 3 ) 劝导有情成办现世利益及後世利益-

即是劝导在家众和出家众成办「世间离欲」和「出世间离欲」。因为这能在现世引生身心轻安,在後世能获得清净天身或解脱涅盘。(修持戒学、定学,在今生能得身心轻安,现法乐住,身坏命终即能生於远离粗重五欲的梵天等清净天界,此即「世间离欲」。加以慧学,即能达成了生脱死的「出世间离欲」。)

还要修习这些极难实行的利行:(1)难以令往昔未积集善根的人行善。(2)对於家财万贯的人,难以实行利行,因为他们是处於种种放逸的生活环境之中。(3)对於曾受外道见解薰陶的人,难以实行利行,因为他们憎恶圣教,愚昧糊涂,不明道理。

至於「利行」的次序步骤:对於慧力低劣的人,先令他们修持粗浅易行的教授,当他们的慧力达至中等时,便要他们转修中级的教授。当他们的智慧广大增长後,便要他们转而修习甚深教法及微细的教授。

「同事」的意思是指我们劝导别人安住的修行,自己要修得比他们更好或与他们相等。所以,不论我们要做什麽事情,首先必须为有情的利益着想,绝不可以离开利他的意乐,但是要办到这些事情就先要调伏自己。《无边功德赞》说:

未能调依自己的人由於言行不一,虽然满口道理也没法调伏别人。

世尊深明此理,为了护念一切有情,所以在自身仍未调伏之前,首先努力调伏自己。

「四摄法」又可归纳为「以财物摄受」及「以教法摄受」两类。四摄法的第一者(布施摄)便是以施舍财物摄受,其余三者(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是属於第二类「以教法摄受」。在後一类又包含「修所缘境」的教法,修持的教法与及在修持这两者时清净自身的教法。《大乘经庄严论》说:

四摄法可分为两类方法,这就是以「财物」摄受,与及以开示所修境的「教法」摄受。

还有「四摄法」是三世一切菩萨利益他人的方法,所以是行道的不二法门。《大乘经庄严论》说:

凡是已经摄受徒众,现正摄受徒众,将要摄受徒众的人,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所以,这是令有情成熟的途径。

总之,菩萨行虽然无量无边,但是,「六波罗密多」与「四摄法」便是它们的大嗢陀南,因为菩萨只有两项任务,第一是成熟自身佛果的因地资粮,第二是成熟其他有情的心相续,自「六波罗密多」与「四摄法」即能达成这两项重任。《菩萨地》说:

各种波罗密多能令我们自己成熟一切佛德,各种摄法能成熟一切有情。要知道,这就是菩萨一切善法事业的简要说明。

所以,我在这一节对这两者作出简略的解释。欲知其详,可参阅《菩萨地》。至於「根本位」(藏:mnyam bzhag)和「後得位」(藏:rjes thob)的修行方法,应依大尊主(阿底峡尊者於《心髓摄要》)所说:

六种波罗密多等便是菩萨的广大行。瑜伽士在出定之後,便要坚毅地修习资粮道。

已受持菩萨佛子戒,处於「资粮道」的初学菩萨,不论在「根本位」还是「後得位」,他们的修持均不出於「六波罗密多」。所以,在六种波罗密多当中,有一些是在「根本位」保任修习,一些则在「後得位」保任修习。部分「静虑」(波罗密多)的「奢摩他」及部分「般若」(波罗密多)的「毗钵舍那」是在「根本定」修习。前三种波罗密多(布施、持戒、安忍)与部分静虑(法罗密多)及般若(法罗密多)是在「後得位」修习。「精进」(法罗密多)则通于根本、後得两位。「安忍」(法罗密多)之中的部分「定思甚深法忍」(谛察法忍)亦是在「根本定」修习。大尊主(阿底峡尊者於《大乘道成就略轨》)说:

出於「根本定」之後, (於後得位)应、修习观一切诸法如幻等八种譬喻,以此净治「後得分别」(瑜伽士在出定之後,思维分别便会再次产生),并要修学「方便」。住于「根本定」时,则应不断修习份量均衡的止观。

(瑜伽士在「後得位」所修的「幻等八喻」是:1.幻事-魔术师所变的幻象。2.阳焰-海市蜃楼。3.梦境。4.镜中映射。5.光影-阳光下的投影。6谷响-空谷回音。7.水中映月。8.变化-化现。)

菩萨若未曾修学这些稀有而难行的菩萨行,当他们听见这些修行便会心生忧虑,这时便要思念一切菩萨在初时也不能这样修行,但只要首先了解它们,以它们作为发愿修学的物件,然後逐步修习,久而久之,便能毫不费力,自然而然地办到,所以熟练串习是十分重要的,假如这些菩萨看见现时无力实行这些菩萨行,便立时放弃,全不串习修心,便会对趣入清净正道做成极大的延误。《无边功德赞》说:

这些令世人闻之生畏的菩萨行,世尊在过去亦曾久而未能实行,但是世尊在串习纯熟後便能自然成办。所以,不能熟练便难以产生功德。

已受持菩萨律仪者,除了学习菩萨行外,别无选择。即使未以仪轨受持「行菩提心」者,也要努力修习欲学菩萨行的意乐,令这种求学菩萨行的勇猛热诚增强,这样,当他们受持律仪时,他们的律仪便会十分坚固,所以必须尽力而为。

上士道次第之中的「愿菩提心」及「菩萨佛子行」的总体修学次第,至此说毕。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册完)










相關文章: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双运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修习成就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所有差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一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二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三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五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六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九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修已成就奢摩他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依止资粮修奢摩他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修止资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次第决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理须双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止观自性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显示此二摄一切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修习止观之利益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别学後二波罗密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般若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静虑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精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安忍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持戒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布施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菩萨行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仪轨受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发心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修菩提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发菩提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入大乘门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解脱正道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除邪分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意乐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十二缘起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思维集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思维苦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希求解脱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意乐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深信业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皈依三宝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三恶趣苦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暇满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修习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亲近善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完结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讲说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听闻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正宗分 教授殊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正宗分 造者殊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序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前言

上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 回目錄 下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慧光集-喇荣三乘佛学会
妙慧集
佛欢喜月
慈悲教孝月冥阳两利法会
菩提三乘林佛学中心

赞助网站
雪域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
我們的仁波切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佛教藝術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