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圓寂週年法會廣大供燈-高雄迦椿林 寧瑪巴白玉顯密金剛法輪學會4~5月法訊 法鼓山-感恩學習大地觀簡單享受綠生活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除邪分别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5 11:01:24
學習次第 : 进阶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共中士道 除邪分别

 

至尊宗喀巴大士造论

妙音佛学丛书翻译组汉译

「除邪分别」:

己三遣除误解:

若说:修习厌离生死轮回之心对於「小乘」虽然恰当,但是对於菩萨则不适合,因为菩萨若修习强烈厌弃出离生死轮回的心,便会和声闻一样堕入「寂边」,对於生死轮回的事情感到厌恶。正如《不可思议秘密经》所说:

菩萨们为了成熟有情众生,才把生死轮回视为有益。而不是把涅盘视为对成熟有情众生有益。

同经又说:

菩萨们若畏惧生死轮回之事,便会堕入空无处。

同经还说:

薄伽梵,声闻畏惧生死轮回之事,但菩萨却自愿在生死轮回转生无量无数次。

答:这种说法实为错解经义的大谬论。经中虽说菩萨不应厌离生死轮回,但并不是教导菩萨不应厌离由「业」和「烦恼」而漂流生死轮回的生、老、病、死等各种苦。相反,此经是要教导「精进」,菩萨为了利益有情,所以穷尽生死轮回的边际,披上(精进)铠甲修学菩萨行。即使一切众生之苦,不断在落在他们的身心,他们仍然精进不退,勤修利他大行,绝不会被苦吓怕而产生厌离。所以,佛陀才说菩萨不可厌离生死轮回。月称论师说:

菩萨尽轮回际,刹那刹那承担一切有情之苦,对种种损害其身心的事情毫不畏惧。尽轮回际同时承担一切有情苦恼的菩萨爱乐这种行为,这种精进在每一刹那之中皆能成为引领一切有情生起一切种智无尽财宝资粮果报之因。只要菩萨一旦明了此因,便会愿意转生百次千次。

为了证明这一点,所以月称论师便引用前文的《不可思义秘密经》为证。

这部经典又提到应把生死轮回视为有益,因为菩萨们在精勤利益有情时作了多少努力便获得多少安乐。由此可知,佛说不应厌离三有轮回是指不应对在生死轮回成办有情利益生起厌离,而且要喜爱这种行为。

若我们被「业」和「烦恼」驱迫而漂流生死轮回,饱受各种痛苦折磨,连自利尚且无法达成,利他又从何说起呢?这种漂流生死是一切问题之门,所以菩萨对它的厌离比小乘行者更大,所以他们必须把这种由业、烦恼导致的生死流转断除。但是,对於由悲愿受生於三有,菩萨则应欢喜,因为这两种受生的方式并不相同。

假如我们像上文所说般,未能这样作出区别,《菩萨地》说持有这种态度的人,若已接受菩萨律仪,那他们便染犯了其中一条为烦恼遍满的恶作罪。唯恐文繁,故不引述。

虽然菩萨看见三有的过患而感到极为厌离,但是由於大悲起动,他们仍不会放弃自己的本誓,这确实令人惊讶。假如把三有圆满美事视如天宫,贪爱丝毫未灭,但却佯称利他而不顾舍弃生死轮回,这种人又怎会令智者欢喜?正如清辨论师的《中观心论》所说:

菩萨看见生死轮回的过患,所以不会住生死。他们为了利他,所以不住涅盘。为了成满有情的需要,他们才会决意长住三有。

在《菩萨地》所说的一百一十种苦,便是对一切有情发起大悲心的因。当我们看见这些无边的痛苦时,内心生起极强烈的不忍之心时,若说对生起轮回全无一点厌离,那就可谓矛盾至极。

这种对生死轮回生起极大出离,然後视有情如自己的亲人眷属,为了利益他们而进入三有大海的菩萨道次第,便是(圣天论师的)《四百论》的主题。月称论师在此论的疏释(《四百论疏》)已清楚阐明此义:

佛陀宣说生死轮回的过患,是要令所化弟子懂得畏惧生死轮回,希求解脱。为了令他们坚定趣入大乘,所以世尊对他们这样说:

比丘们,在生死轮回长夜流转的各趣有情众生之中,没有一者从未成为你们的父、母、子、女或亲友。

同论又说:

由明了世尊的说话,菩萨们便能安然跃进三有大海,以大乘之筏,把无始以来曾经成为他们父母亲眷,而现在却无依无靠,无人庇护的一切有情众生度脱。

无上密咒真言乘同样需要这种方法。就像圣天论师在《摄行灯论》所说:

应透过这些次第而趣修「极无戏论行」。这种次第便是修行者最初应忆念无始生死轮回之苦而希求涅盘之乐。所以我们必须完全舍弃喧闹烦乱,甚至要修习帝王的权势是苦的想法。

(「极无戏论行」,藏:shin tu spros med kyi spyod pa。是用於增长无上瑜伽密续生、圆二次第证量的三种特殊行持方法之一。)










相關文章: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双运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修习成就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所有差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一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二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三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五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六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九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修已成就奢摩他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依止资粮修奢摩他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修止资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次第决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理须双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止观自性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显示此二摄一切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修习止观之利益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别学後二波罗密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四摄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般若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静虑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精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安忍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持戒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布施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菩萨行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仪轨受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发心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修菩提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发菩提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入大乘门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解脱正道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意乐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十二缘起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思维集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思维苦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希求解脱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意乐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深信业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皈依三宝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三恶趣苦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暇满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修习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亲近善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完结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讲说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听闻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正宗分 教授殊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正宗分 造者殊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序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前言

上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 回目錄 下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阿弥陀佛暨观音菩萨超渡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
白财神--观音悲泪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2008/12/28

赞助网站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自由電子新聞網
台北教育網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