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新聞台專訪明就仁波切 ◎【最新增版】薩迦 達欽法王~普賢之旅◎ 高雄市舊譯顯密法林佛學會8-9月份法訊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3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01 12:39:11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6/01 12:38:24   编辑部 报导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3

教授:甘丹赤巴法王 日宗仁波切

中译:如性法师

(三)2005

圣者龙树菩萨曾经在《中论》有谈到一个偈颂,这个偈颂是《中论》的回向文。在这个偈颂当中有谈到,具有悲心的导师,他刚开始是如何的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并且在发心之後,是透由什麽样的方式而累积资粮?甚至到最後,是以什麽样的面貌而成就了圆满的正等觉?这偈颂仔细的谈述到了这三个部分,而这个偈颂它本身的加持力是相当强大的。

以外道的角度而言,当外道的宗义师,在谈到导师的这个部分时,会认为他们自己本身的导师,是一种常态法,并且是一种自生法,甚至他的形成是不需要观待任何的因缘,就能够形成出来。但是以内道佛教徒角度而言,会认为导师在还未成道之前,他就跟我们一般的凡夫是没有任何的差别,他也是在轮回当中不停的流转,并且要承受各种的痛苦。在一个相当殊胜的因缘之下,他有机会遇到了大乘的师长,并且修学大乘的法门,在修学的过程,他能够如实的在内心生起大乘法的根本,也就是大悲心。透由大悲心的策发之力,能够在他的内心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并且在发心之後能够累积资粮,最後成就了圆满的正等觉。并且在成佛之後,导师透由他自己所体会、所证悟的法,如实的为弟子们宣说了佛法的内涵。而实际上这种方式,是我们一般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而不会认为导师他本身是一种常态法,而我们一般的普通众生,就是在轮回当中不停的流转,这一点是佛家所不承许的。所以透由导师他修学大乘法,而能够成就佛果的公案,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如果我们也能够如此来修学大乘法,并且好好努力,将来也能够获得如同导师般的殊胜果位元,这个部分是相当重要的。

在之前有谈到,导师在还未成就圆满的正等菩提前,就如同一般的有情众生,是在轮回当中不停的流转。也就是在他的心相续有强烈的我执,以及我爱执的缘故,所以他在轮回当中不停的流转。但是虽然在他的心相续,有种种的污垢,有种种的烦恼,但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心」它的本质是纯净的。只要我们肯努力,都能够将内心纯净的本质显露出来。也就是我们内心的本质,它并不是本身就是肮脏、是污垢的,而是在某一种的因缘之下,在我们清净的心相续之上,有了这些污垢,但是实际上这些污垢,是可以透由法的内涵而将它净除。就如同是混浊的水,水它本身是清净的,但是可能有种种的污垢掉到了水中,所以水会呈现出混浊的状态。相同的道理,众生的心本来是清净的,但是透由业以及烦恼的染污,而让众生暂时没有办法显现出清净的面貌。不管是人,或者是一切有情众生,实际上每一位有情众生的心,它的本质都是清净,而且没有任何的污染。这个部分就是我们佛家所谈到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位众生都具有佛性的缘故,只要你肯努力,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虽然当下的我们是在轮回当中流转的,但是因为具有佛性的缘故,如果你肯努力,将来就有成佛的一天。  

当佛陀在成就了圆满的正等菩提之後,他发现在轮回当中流转的众生,是被种种的痛苦所逼迫着,也就是看到了这一幕,他内心生起了强大的悲心。他不仅能够了解这个内涵,甚至能够了知到,只要众生肯努力,是能够远离现今这种痛苦的状态。也就是因此,佛在生起大悲心之後,透由意乐以及加行的两种方式来修学佛道。这当中的「意乐」就是谈到了大悲之心,对於众生生起了大悲心之後,透由观修无我的智慧的这种「加行」,而来修学佛道。也就是在意乐以及加行这两种道次第之上,断除了烦恼以及所知二障,到最後成就了圆满正等菩提。并且在成佛之後,由於内心大悲心的策动,他能够了知,众生是有机会远离一切痛苦。因为痛苦的根本是无明我执,只要我们能够断除无明我执,就能够远离一切的痛苦。也就是因此导师在成道之後,会不断的为众生宣说空正见的内涵,不外乎就是希望一切的有情众生,能够远离种种的邪见,而到最後跳脱生死轮回的苦海。

在我们的内心只要无明我执这种邪见没有办法断除,不要说是成就圆满的佛果,想要跳脱生死轮回,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想要承受轮回的痛苦,你想要从轮回当中得到真正的解脱的话,实际上「空正见」是不可或缺的法门。但是谈到了空正见,我们一般的人,可能没有办法马上就接受空性的道理。甚至平常在闻思的当下,也会觉得空正见这种法,没有办法去体会、了解。也就是因此,导师薄伽梵他在宣说空性法的当下,会透由各种的善巧方便,为众生介绍空性的法门。因此在佛家的四部宗义有谈到:有部、经部、瑜伽(唯识)以及中观。中观又分为:自续以及应成两个派别。为什麽要以这种方式,来为众生们介绍无我,或者是空性的内涵?这是因为如果一开始,就解释了最甚深、最究竟的空性法则的话,会有很多的众生,他是没有办法了解,没有办法体会的。所以为了要适应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所以佛在宣说空性法的当下,透由各种的方式来宣说空性之法。

比如对於外道的信众们而言,由於他们承许「有我」,所以导师就为他们宣说「有我」的内涵。而以佛教徒而言,导师刚开始会为他们解释粗分的无我相;更进一步的会谈到了唯识;甚至更进一步的,会谈到了中观自续派,以及应成所谈到的空性的内涵。导师对於某一部分的众生宣说「粗分」的无我,对於某一部分的众生宣说「细分」的无我,并不是导师他想要隐藏什麽样的殊胜之法。而是他将佛法的内涵,尤其是空性的内涵,完全的解释出来的话,会有很多的众生没有办法适应的。也就是因此,在唯识的宗义有谈到,一切的万事万法皆是心的本性,外境是不存在的;更进一步的谈到中观自续派的论点时,会认为一切的诸法是没有谛实,但是是有自方的。也就是在境的本身,它必须要有真实的境,透由心的力量,才有办法去安立它。就如同昨天最後所谈到的,看到绳子,你在内心、在某种的状态,会生起那边有蛇的心。这样的心,跟你真正的看到一条蛇,而生起那边有蛇的心,以自续派的角度而言,会认为是在境界的本身就有区分,所以心在安立的当下,一者是成立的,一者是不成立的。因此自续派的论师,会认为虽然我们的内心可以显现境,但是境它本身存在的方式,并不如同我们内心所显现般如此的真实。更进一步的中观应成的论点,是谈到了「一切都是仅由分别心所安立」的内涵。

佛陀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来介绍空性的法则,这完全是观待众生的根器以及想法,甚至他的程度,而宣说了不同的法则。由此我们就可以了知到,要能够完全的了悟通达空性的道理,这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如果你没有办法通达,没有办法在内心生起正确的空正见的话,是没有办法跳脱生死轮回的。也就是因此当导师看到了这一点,他希望众生能够离苦,也知道离苦的善巧方便「唯有证得空正见」这一点之後,导师如实的为众生们宣说了空性之法。龙树菩萨,就是在这个偈颂当中,以相当诚敬的方式,来礼敬导师传法的恩德。

在昨天晚上我们是上到了第142页,释论亦云:「有分别,方有彼贪等,若无分别,彼等亦无。决定当知:如於绳上假立为蛇,定无自性」,这个部分最主要就是谈到了,最後的这一段,「决定当知:如於绳上假立为蛇,定无自性」,这边的譬喻,在昨天有简单的为大家介绍。而实际上在谈述中观应成正见时,为什麽要谈论「执绳为蛇」的譬喻,是有它的目的,也有它的原因在的。就如同昨天我们所谈到的,如果将绳子,当成是蛇来看待的话,在内心因为生起了你的面前有蛇的心,透由心的力量,会让你格外的紧张,或者是格外的害怕。因为你认为,如果面前有蛇的话,那只蛇牠可能是有毒的,甚至牠会靠近我而咬我一口,所以你的内心会显得格外的紧张而且害怕。这种状态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想像,而且可以感受得出来的,也就是在我们看不清楚,面前这条长长的东西,它到底是绳、或者是蛇的时候,在某一种因缘之下,你会认为前面的这一条,就是蛇。但是实际上以境界本身而言,它是绳子,但是由於我们的心去安立它为蛇之後,我们在内心生起了种种的恐惧感。但是仔细在境上去观察,会发现到,以境界本身而言,它根本就没有蛇的任何特性。既然没有蛇的任何特性,为什麽我们会因此而感到紧张、而害怕?这是因为我们透由分别心的力量,去安立它为蛇,透由心的力量,而让我们感到紧张害怕。

相同的道理,透由这个譬喻,可以了解到,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觉到「我」很快乐,或者是「我」很痛苦,甚至会为自己的某一种行为而感到自满,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失望。我们对於自己本身,会有种种的非理作意产生。为什麽我们会感到格外的快乐、痛苦,甚至会有自满、失望种种的心态,会在我们内心生起?这通常都是因为没有办法了解「我」真正的本质。也就是因为没有办法了解「我」,所以在安立「我」的当下,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执着;这就如同在绳子上,没有蛇的任何特性,但是由於内心错误的执着,我们去安立它之後,会有种种的非理作意,甚至种种的恐惧感,会在我们的内心生起。相同的,对於「我」这个法而言,我们会认为「我」它是在身上,或者是在心上,我们不可能认为「我」是在身以及心的和合体之上,透由我们的心去安立之後,所呈现出来的个体。我们会认为所谓的「我」,它就是原本安立在身心之上的,而这一点,就是这个地方所谈到的所破。由於我们没有办法如实的了解「我」的内涵,当生起了「我」的念头,你会觉得「我」很高兴、很快乐,甚至「我」很痛苦,「我」很失望等等,在你的内心会有正、反两种情绪不断的生起。

但是以中观应成的角度而言,所谓的「我」,或者是所谓的「补特伽罗」,一切的众生都是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透由心的力量去安立出来的一种法。以境界本身而言,就如同「执绳为蛇」的心,它的所缘境,也就是这一条绳子,并没有任何蛇的特性一般。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以这个境界本身而言,我们也没有办法找到任何「我」的特色。但是由於我们内心没有办法了解这个特点,对於这样的境界,会非常的执着而执取,这就是无明我执。由於我们没有办法如实的了解「我」,所以会在安立了「我」之後,而安立了「他」者。并且在安立了「我」之後,会对於自方,也就是自我的这一方生起过度的贪;而对於他方生起过度的瞋;并且在贪瞋之上,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很容易生起慢心;而对他人所拥有的这一切,会生起嫉妒之心。但是这种种的非理作意,甚至种种的烦恼,它最主要的根本就是来自於「无明我执」的这种邪见。透由邪见的力量,我们会认为「我」是存在的,这当中的「我」就是所破之「我」。我们会认为这种自主的「我」是存在的,甚至透由这种邪见,到最後会认为前後世是不存在的。种种的邪念在我们的内心生起之後,就会造作种种的恶业,而因此在轮回当中流转。

但是我们必须要透由这个譬喻来了解到,就如同在这绳子之上,不管是它的总体,也就是绳子它的本身;或者是在它的支分,也就是绳子的任何部分,实际上它完全没有蛇的特性。但是我们内心的心,在安立这个境界时,由於我们没有办法清楚的看到境的缘故,会认为这条绳子是蛇,而在内心生起恐惧。相同的,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如果仔细去寻找,它没有办法找到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不管从它的总体,或者是从它的任何的支分,我们去探讨会发现到,这个「我」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它为什麽会存在?这完全都是透由心去安立的。由於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到,「我」是透由心去安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法,而会认为在境界的本身,也就是身心的和合体之上,有一个真实的「我」之後,而会对这样的境,产生强烈的执着。就如同绳子本身,并没有蛇的特性一般,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也是没有办法找到真实的自我。这个譬喻最主要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了解这样的内涵。

接下来,「真义」,谓有自性;「分别」,谓依彼而生。这当中的真义以及分别,就是在之前的《四百论》偈颂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当中有谈到,「故智者谁执,真义及分别」。「真义」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有自性的意思。「分别」是指分别心。「谓依彼而生」就是缘着自境,而生起的分别心。彼贪等如於绳上假立为蛇者,乃举一例。余一切法皆是分别假立,如於绳上假立为蛇。「彼贪等如於绳上假立为蛇者,乃举一例」,之前在《四百论》以及《四百论释论》有谈到,贪等诸法在安立时,就如同是在绳上安立蛇的心,它所安立的方式是相同的。在字面上最主要是谈到了贪等诸法,「余一切法皆是分别假立」除此之外,一切的万事万法,皆是透由分别心安立之後而形成的「如於绳上假立为蛇」。由彼之杂色盘伏与蛇相似,若於境不明,便起彼绳为蛇之乱觉。这个部分以绳子本身而言,如果这条绳子它的颜色,或者它的形状,跟蛇很类似的话,以一个人他如果没有办法清楚的看到「绳子」,也就是这个境界的本质,没有办法很仔细的了解它的话,在某一种因缘之下,可能会对这条「绳子」,生起这是「蛇」的乱觉。尔时若绳总体,若绳一分,都无少分可安立为蛇者。「尔时」就是在「执绳为蛇」的当下,不管是绳的总体,也就是绳子它的本身,或者是绳的一分,「一分」就是支分,「支分」就是绳子任何的一个部分,不管是前半部,或者是後半部,任何的一个部分。从总体本身,或者它的任何的一个部分来探讨的话,「都无少分可安立为蛇者」没有任何的一分,它具有蛇的特性。故知彼蛇唯是分别假立。既然在境界本身,不管是总体或者是支分,都没有蛇的特性的话,为什麽我们的内心会生起有蛇的心态?就可以知道,这完全都是透由分别心去假立、去安立之後所形成出来的。

如是依於诸蕴便起我想,然彼诸蕴,若前後相续,若同时的总体或一分,全无少分可安立为我者。透由这样的譬喻,「如是依於诸蕴便起我想」缘着五蕴之上,会生起「我」的这种想法。「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而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它可以总摄在身以及心这两部分,色蕴它本身是包含在「身」当中,而受想行识这四蕴是包含在「心」当中。如果一个补特伽罗,他是具备有身蕴,也就是他是具备有五蕴的话,在安立这位补特伽罗,就是在这个五蕴之上作安立的。如果这一位补特伽罗他没有色蕴,比如无色界的众生,那他就是安立在其他的四蕴之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普通的人而言,都是具有色蕴,也就是我们都拥有身体,因此在安立「我」或者是「他」的当下,是必须要安立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但是当我们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安立「我」时,就如同是在绳子之上安立蛇的状态,这是完全相同的。

在之前我们谈到了,当安立绳子为蛇的同时,实际上不管在绳子的总体或者是支分,它并没有任何蛇的特性。相同的道理,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去安立「我」的同时,实际上不管是身心的和合体,或者是身以及心的任何支分,也都没有任何「我」的特性。就比如以身体而言,身体它本身是「我」吗?到最後你会发现,身体并不是「我」,心也不是「我」,身心的和合体也不是「我」,甚至从过去到现今连续的相续,它也不是「我」。所以从身心不管是它的总体,或者是它的任何的部分,我们去探讨都会发现到,它并没有「我」的任何特色。既然在境界,也就是身心的和合体之上,没有「我」的特色,为什麽我们在这样的法之上,会生起「我」或者是「我所」的感受?这完全也都是透由「分别心」去安立而形成出来的。仔细的寻找之後,没有办法找到真实的自我。以身体而言,不管是手,或者是脚,或者是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到最後我们都会发现到,它并不是真正的「我」。以心识而言,我们拥有眼识、耳识、鼻识等等的心识,但是到最後也会发现到这一切都不是「我」。所以在身心的和合体之上,不管它的总体或者是支分,都没有任何「我」的特色,就如同是在绳子之上安立蛇,这种状态是相同的。

因此在正文有谈到,「如是依於诸蕴便起我想」,在蕴之上会生起「我」的想法,「然彼诸蕴,若前後相续」但是以境界本身,也就是蕴本身而言,「前後相续」从昨天到今天,从白天到晚上,我们的蕴与蕴之间,会有一种续流,在这个地方称之为前後的相续。不管是前前後後的相续,「若同时的总体或一分」或者是在同样的时间之内,来探讨它的总体,或者是它的支分,「全无少分可安立为我者」没有任何的一个部分,它是真实的自我。对於这样的部分,在正文有谈到,这个部分在後半部,会作详细的解释,但是这一句话在正文并没有翻译出来。

 

 

 










相關文章: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入中论
入中论2
入中论 3
入中论 4
入中论5
入中论 6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3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4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5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6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1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2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4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5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6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7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8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9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10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11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12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5-13
入中论颂
入中论自释 卷一
入中论自释 卷二
入中论自释 卷三
入中论自释 卷四
入中论自释 卷五
入中论 1
入中论 2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一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二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三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四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卷五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六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七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八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九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一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二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三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四
入中论日光疏(下)
入中论日光疏(上)
入中论略讲 至第五菩提心﹝一﹞
入中论略讲 至第五菩提心﹝二﹞
入中论略讲 至第五菩提心﹝三﹞
入中论略讲 至第五菩提心﹝四﹞

上一篇(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 回目錄 下一篇(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200)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2008年赞助尼泊尔雪谦寺结夏安居活动
给侯刚本加油 大咪(蔡碧航) - 六月の行吟- udn部落格
大圆满佛学会八关斋戒
◎悲泪化现度母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Nissan 台灣
喇嘛-互動百科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