懇請協助不丹佛學院,添購佛典辯經場地工程 敦珠『山法閉關』大圓滿教授 菩提三乘林佛學會菩提芽讀書會 招生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22 03:26:10
學習次第 : 进阶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蒋阳洛德旺波尊者着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译

丙三(彼识知境之方式)分四:一、总及别之证知方式;二、显现及遣余之证知方式;三、所诠及能诠之证知方式;四、相属及相违之证知方式。
丁一(总及别之证知方式)分二:一、总说境及有境之安立;二、分析总别证知之差别。
戊一、总说境及有境之安立:
缘取自相无分别,执着共相乃分别,
其中自相有实法,共相不成有实法。
实体反体总与别,显现遣余分别否,
其他论师另行说,我遵论典讲解许。
缘取对境自相的识是无分别的,缘取对境共相的识是有分别的。其中自相实体成立为有实法,而共相并不成立有实法。关於实体与反体、、建立与遣余、分别与无分别这些内容,藏地的其他论师另有安立,有时讲似乎相同,有时讲似乎不同,有时讲似是心法,有时讲似是境法,有时似乎建立,有时似乎遮破”……并未发觉有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理念。我本人始终不渝地遵照法称论师的论典来讲解,承许实体(即自相)与共相作为对境、分别与无分别作为识,显现及遣余作为缘取方式。
比量不取有实法,故彼实法非应理,
乃遣余故智者许,比量即以反体立。
藏地因明前派有些论师声称:众多反体不可分割,即是实体;零零散散聚合性的法是反体。并且进一步说:实体法的法相是直接相违的法在一个实体上不集聚;反体法的法相则是直接相违的法在一个反体上不集聚。
驳:(你们所说)这样的实体、反体就像外道所承认的有支实体一样。实际上,反体只是一种增益假立,并不存在不可分割而聚集的情况,而且,你们这样承认会招致实体反体相互之间了解一者要依赖另一者等等许多过失,因此不合理。实体法与反体法也离不开实体反体本身,而不应该另立名目。如果按照你们所说,无常是实体法,如此一来,能衡量无常之比量的对境也应成了实体,这显然不符合事实。由於比量不可能执着有实法实体的所取境,因而,比量的对境绝不该是实体法。假设这种情况合理,那麽所作、无常在瓶子上不存在分开的实体,就会有若了知所作也已通达无常的过失。依靠因而衡量自己所量的方式,是通过遣余而进行的。所以,比量是通过反体也就是否定他法的途径来建立自己的所量,这是智者们一致认可的。
综上所述,实体实际成立,而反体则是以心假立的,但对方对此差别不加分辨而断然承认反体原本存在的观点实不应理。比量并不是执着有实法的有境,因此它的对境不可能有实体成立的法。诸如,遣除了非树的那一分,即命名为树,能取的有境——比量是通过遣除其他不同种类的途径来缘取它的。
戊二(分析总别证知之差别)分三:一、法相;二、分类;三、择义。
己一、法相:
遣异类法即总相;亦除自类乃别相。
在将异体执为一体的遣余识前,遣除其他不同种类的事物,即为。在遣余识面前,不仅是去除了别类,而且自己的同类中,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所有事物也一并排除在外,即是。由此可见,只具有排除不同种类的一个反体是总的法相;具有不同种类、同类内部的他法一概排除在外的两个反体是的法相。
己二、分类:
总别各自悉皆有,异体先後二分类,
异体别乃他实体,先後别则遮一体。
方位所摄的沉香树、檀香树等一切不同实体,是异体别;与之相联的是异体总。时间所摄的如沉香树等树木一样遮破了有实法前後刹那为一体的一切不同他体是先後别;与之相关的是先後总。如此一来,各有两种,共分为四类。其中,所有异体别是由现在不同因所生,故而是不同实体;所有先後别虽然是一个实体相续,但观待时间,由於过去未来是迥然不同的他体,如果是一者,就相违另一者,所以它是遮一之异体。
己三(择义)分三:一、破他宗;二、立自宗;三、遣诤。
庚一(破他宗)分二:一、破实体异体;二、破实体一体。
辛一(破实体异体)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观点。
壬一、宣说对方观点:
有称总别是异体。
胜论外道等有些派系声称:与一切实体均是互异的他体。
壬二、破彼观点:
异体可见不得遮。
这种论调绝不合理,如果是除了自之一切以外的不同事物,那麽必须能被见到,因此凭藉可现不可得 完全能驳倒对方的观点。
辛二(破实体一体)分三:一、破一总与多别一体;二、破多总与多别一体;三、破同类之总。
壬一(破一总与多别一体)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观点。
癸一、宣说对方观点:
有说总别乃一体。
承许一切所知归纳为二十三种现象、一切现象的自性主物以及所有现象的受用者神我二十五定数的诸位数论师宣称:瓶子的如同火与火的热性一样於瓶子等一切中存在一个实体。另有些与之观点一致的雪域派论师也说,一切树的与树的是一个实体,所有蓝色的也与蓝色的是一个实体。
癸二(破彼观点)分三:一、可现不可得;二、加以观察;三、发太过。
子一、可现不可得:
纵一实体然非见。
如果是一个实体,那麽由於与()本体无二无别的缘故,也需要被见到,可事实上,只有可见,可现不可得,因此你们的观点不应理。
子二、加以观察:
境时形象相违别,若与一总相关联,
生灭本体皆成一,非尔一体二分违。
如果东方与西方等对境、过去未来现在之时间、粗细等形象相违、不同、众多的一切与一个本体无二无别紧密相联,那麽不同地点的所有树木需要在同一地点生长,不同时间的所有树木需要在同一时刻生长……,所有的生灭本体都需要变成一体。否则一个本体存在生未生、灭未灭等两个部分是完全矛盾的。
子三、发太过:
总别若是一实体,纵许有支如何遮?
根亦应成有分别,诸违法成一实体。
如果是一个实体,那麽即便(外道)承认存在一个遍及头足等一切分支的有支实体,又怎麽能否定它呢?因为与有支相同之故。再者,缘取的根也应成了执着的分别识,因为一个实体不该有现不现两种情况,既然已显现,总也需要显现。如此一来,黑白、明暗等所有对立的法也都成了一个实体,因为这些与所谓色等的是一个实体的缘故。
壬二(破多总与多别一体)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观点。
癸一、宣说对方观点:
倘若谓与一一别,相系之总有数多。
有些人主张说:虽然一个不存在,但与每一个密切相联的也等同的数目而有多种。
癸二、破彼观点:
如此法相不成立,且坏一切破立理。
倘若如此,那麽非为各自的一个共同的法相就不得成立了,如果凡是都兼有两个反体,比如,沉香树的也应成兼具两个反体,结果将失毁一切破立之理,原因是,如此一来会导致成立有沉香树却不能证实其余树的存在、已遮破是其余树的却不能否定是沉香树的结局。
壬三(破同类之总)分二:一、破外境相同之总;二、破心前相同之总。
癸一(破外境相同之总)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观点。
子一、宣说对方观点:
传闻法相同一总,与别乃为一实体。
据说,有些论师不承认各自毫不相干的,而认为沉香树、柏树等都具备有枝有叶相同法相的一个,此与它所有的均是一实体。
子二、破彼观点:
相同乃由分别合,分别心法外境无,
若外境有相同法,见前未见亦成同。
所谓此法与彼法的相同只不过是以分别念来衔接的,分别心连结的法在外境自身上根本不存在。假设外境本身也存在所谓相同的一个法,那麽即便重新见到前所未见的一个宝珠,也应该生起认为此宝珠与其余宝珠相同的念头。
癸二、破心前相同之总:
相同不容一实法,非一不具总之声,
一总若未现心中,执同亦非堪当总。
部分相似普皆有,一切相同悉不具,
亦明显违正理王,所说一切之真理。
据说,另有个别论师声称:尽管外境上不存在相同的,但仅以分别念执为相同而作为一个,又有何不可?
驳:执为相同不可能是一个有实法,因为本不存在两个法,而自己与自己相同的现象是不会有的。既然不是一个对境,也就不存在唯一的概念;又因为只是涉及耽着境一法的名称,而不会浮现二法的形象。
如果对方说:虽然未显现一个,但执为相同本身就是
驳:倘若无始以来久经串习,一个总相的自性仍然没有浮现在心中,那以重新妄执相同也不能充当的身份,它也不能代表。比如,没有说将沉香树拿来而只是说将与沉香相同的东西拿来根本达不到目的。沉香树、柏树等无一例外,只是部分相同的情况无论是都存在,地点、时间、形象一模一样的法在何处也没有,因为自己独具特色的不共法不可能出现在他法上。显而易见,凡是承认实有的观点均与正理王法称论师所说的真理相违,因为《释量论》中明明说:总即无实体,故非根行境,一切总之法,成非现量故……”
庚二、立自宗:

遣除非彼之自性,于诸实法皆成立,
彼即遣余之总相,误为自相行破立。
诸如树一样的法排除所有非树他法的自性,而在一切的有实法上成立,这是在遣除其余不同种类的心识前显现一个共同的概念,人们将它与自相误为一体而进行破立。
庚三、除诤论:
若谓外境无有总,遣余增益无实法,
虽成与境无关联,是故失毁诸名言。
外境自相及遣余,妄执一体而取境,
唯得自身之法相,乃正量故实合理。
有些论师说道:假设外境本身不存在,那麽遣余的仅仅是一种增益的无实法,即使它成立一个,然而由於和外境有实法不相关联的缘故,将失坏由成立而证明成立的自性因 、遮破总法即已否定别法的能遍不可得因 等推理的安立及所谓瓶子盛水等一切世间名言。
驳:一切破立绝不可以将自相、共相分别开来而进行,必须是将外境自相与遣余增益两者颠倒执为一体而缘取破立的对境,无论怎样取境,只要按照这样去做,就绝对能获得外境自身的无误法相,由此而证明它是正量。为此,这种方式是极其合理的。
总结偈:
许异体总鸱枭派,谓一实体数论派,
诸雪域派追随彼,智者之宗许遣余。
承认互为他体的是鸱枭派或胜论派;主张”“为一实体的是数论外道;所有雪域派也追随数论派而承认等在外境上存在;而承许在外境上不存在而只是一种遣余,是具德法称论师及萨迦班智达我等智者的观点。
量理宝藏论中,第三观总别品释终。










相關文章: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七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六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第五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三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上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 回目錄 下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药师佛祈请文?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2﹞ 日期2008/10/1 04.05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药师佛灌顶
创办人- 确戒仁波切- 尼泊尔噶玛列些林高级佛学院- Yahoo!奇摩部落格
◎梦参老和尚演音集-udn部落格 . 叶.柏.晏 -YehPoiAN-! - 森林办公室

赞助网站
佛教世界
生命電視-佛學網站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雪域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