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金剛除障暨葉衣佛母灌頂 新春祈福~尊勝佛母千供法會 賈傑康楚仁波切 謹記心中的教法修行的品質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七课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6 08:37:52
學習次第 : 进阶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七课

蒋阳洛德旺波尊者着

索达吉堪布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理宝藏论》,现在讲共称相违。昨天解释共称相违的时候讲到,陈那论师有一句话“不共之故无有比量,与名词已成之共称相违,是故彼相违也非宗法。”这句话有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解释方法分了两个部分,现在讲认清名词已成共称。

巳二、认清名词已成共称:

可共称于事成立,然依名称与说意,

名词若成即说成,故谓名成之共称。

依於共称比量证,相违不误不可能。

首先我们要认识名称共称,然後了知名称共称也有比量。

“可共称于事成立”。前面我们讲了,通过分析任何一个名称可以用於任何一个事物,我们将月亮这个名称用在世间任何一个法上都没有违害。当然从已共称的角度来讲,可能有些人不承认:把瓶子叫犁牛、犁牛叫柱子,这与人们已经有的传统和习惯相违,现在用起来恐怕有世间共称的违害。但是从可共称的角度来讲,这种共称对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成立。当然成立也要有个条件或者原因。原因是什麽呢?我们对某个法可以共称(用另一个名称)的原因是它可以用这个名称,因为名称完全是凭人们的想像而安立的——“说意”,凭想像或意图可以对任何一个法随便立名称。这样一来,一个名称在任何一个事物上都可以成立,这就叫做名称共称。名称共称就如是而成立了。

我们对任何一个法可以加上另一名称,为什麽呢?因为凭人们的想像可以在这个法上建立名称。这种名称可不可以用呢?从真正的名言正理的角度来讲是可以的。前面也分析过,任何一个法没有理由不能叫其他名称。比如我们对月亮以其他任何名称都可以称呼,如果不能,那麽怀兔者以月亮这个名称来表示也同样不合理。

名称共称其实是一种比量,我们用一个推理论式:“任何法可以用月亮来共称,人们凭自己的想像可以安立之故。”这种推理叫做共称比量。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法用其他任何一个名称都可以代替,可以共称之故。那这种共称会不会有另一个比量对它有害呢?比如对“月亮这个名称在任何法上可以用,这是以世间名称(共称)比量成立之故。”会不会有另一个真实的比量说明在这个法上只能用月亮来表示,而其他的任何名称不能用,有没有这样的真实比量来违害呢?没有。

“相违不误不可能”。如果有相违,那当然两个相违的比量不可能论证一个事物:一个比量说月亮的名称可以用在任何一个法上,任何一个法用月亮可以表示,而另一个比量说月亮只能对怀兔者使用,而在其他的法上不能使用。如果有两个比量互相冲突,那当然不能证实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合理的。但是这种情况是没有的。我们通过论证、通过名称共称的比量说明任何法可以用其他名称表示。

学习这个道理之後,可以打破对名称的实执。以前在中观论典中也说了,我们对名称、对世间语言的相还是很执着的。其实这种相只不过是分别念和习惯这两者结合起来後出生的迷乱而已。真正语言的相在事物自相上是不存在的。比如一个人赞叹我,赞叹我的言辞在我身上不一定存在,如果存在,那麽这种赞叹只能在我身上用,在别人的身上不能用。如果这种赞叹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言辞,那不仅在我上可以用,在别人方面也可以用。对别人的诋毁或者对别人取吉祥的名称、不吉祥的名称,这些完全都是以众生的分别念假立的。

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记载,尊者跟紮普瓦格西交流的时候,当时格西特别傲慢,他想:如果我给米拉日巴顶礼的话,可能他会还礼。於是他向米拉日巴尊者顶礼,结果尊者没有向他顶礼。後来格西不高兴,就用因明的方式对尊者辩论。尊者说所谓的因明辩论实际上就是为了摧毁世间八法的欲望,如果说深一点的话确实里面有甚深的内涵……。与法相师达罗辩论的时候,米拉日巴尊者也说:其他的因明我是不懂的,调伏自相续就是所谓的因明。当时尊者的教言中有这样的内容。

因此所谓的因明,如果我们说得深一点,所有的辩论归根结底是为了调伏我们的相续。如果我们以因明的正理推出一切名相除了虚假根本不存在实质,这样的道理如果领悟的话,那麽事相上的辩论也不是特别重要。

有些论师在显现上并没有用论式(用比量进行论证),而是以对话的方式摧毁别人的邪分别念。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以前倓虚大师跟一个人(是个外道)在交谈的过程中,对方对自己的上师非常恭敬,他说我的老师境界非常高,他修道的功夫非常不错。大师问,你所谓的道到底是什麽?对方说我们的道超越你们的佛教。我的上师的道是怎麽样呢?有几个方面,第一是七天当中他不吃不喝,很厉害;第二是夏天的时候可以穿皮袄;第三是冬天的时候可以在雪地里赤脚而行,你们佛教有没有这样的道啊……。後来大师淡淡地对他说,一方面你们的大师也很了不起,但是这一点不一定成为道。为什麽呢?因为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相当多。比如说不吃不喝,一般来讲知了(蝉)在地下很多年不吃任何东西,後来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从地下钻出来,它的身体成熟後整天都在树上叫,它的生活除了风和露水以外什麽都不享用。所以七天不吃饭也不一定有道,也许过了七天以後吃得更多了。(因为七天当中肚子一直空空的,那七天后可能吃得更多,他也会补充的。)这是第一个道理。第二个道理,夏天穿皮袄也不一定是道的征相,世间的狗每天都是穿着皮袄,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众生已经热死了;还有冬天赤脚也不一定有道,因为鸭子冬天也在冰冷的水里游泳,还高兴得呱呱叫,还有麻雀等也是一生下来就赤脚而行,而且它们趴在电线上不会触电,这种现象在旁生界相当多。它们与人在业力方面有一些差别。所以佛教所谓的道不一定体现在外面的形象上,像几天不吃不喝或者作比较特殊的行为等。这一点的确大师说的是对的。

现在很多特异功能者具有一些世间神通,以前古印度很多婆罗门和仙人这方面的神通神变也是非常多的,但是这不并是很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什麽呢?就是从内心当中真正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大乘菩提心,尤其是断除自相续中贪嗔痴的烦恼,这就是所谓佛教的道。这样的在内心调伏和调柔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道在别的宗派是很难得的。很多居士对外境很执着:这个人能飞!这个人能作特殊的事……。现在很多人就是对事物的外相比较执着,实际上对佛教的信心相当薄弱。他们觉得佛教真正的特点到底在什麽上体现呢?认为外面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境相出现,这就是道。其实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

总之,通过这样的道理应该明白,这样的名称完全以世间共称(名称共称)成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驳倒我们的正理。认为这个法只有这个名称来表示而其他的名称不能用或者这种名称在其他法上不能用,这样有力、正确的道理谁也说不出来。如果无误比量不合理、相违的话,那这种无误比量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法,可是这一点是不能承认的。因为这样的无误比量——共称比量可以涉及任何一个法,在轮涅所摄的一切法上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完全是可以的,这一点是没有妨害的。

有时候我也这样想,以因明详细分析的时候,我们也害怕与世间的传统、规矩相违。但是真正按照法称论师的理论来分析,其实没有相违。当然从世间的共称、人们已经习惯的角度来讲可能有违害。但是,不要说以胜义的空性,我们以名言的正理观察、真正以智慧分析也没有什麽相违的。一个人叫吉祥,人们平时都叫他吉祥,当有一天称呼他不吉祥时,可能他很不高兴:为什麽叫我不吉祥?我从母胎出生以後一直叫吉祥。我们回答说,从以前你来到世间之後共称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但是以後我们用不吉祥这个名称,对你来讲也没有什麽不可以的。我们有些道友以前在家的时候用一个名称来表示,出家以後用法名来表示,名称完全变了。这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所以名称在任何法上都可以用。而我们在脑海中有一种人们共称的习惯,以前一直都这样称呼,现在一下子改变适应不过来,但是从正理上考虑没有什麽不可以的。

这是以第一种情况来解说《集量论》教义,下面以第二种情况来解说。

卯二(第二种说法)分三:一、宣说事理比量是可说共称以外异体对境;二、破他宗之观点;三、说明阿闍黎之意趣。

辰一、宣说事理比量是可说共称以外异体对境:

共称若由事理成,如比量境成决定。

依欲说意所命名,诸名无有何不用。

共称如果以事理而成、在事物的本体上存在,那麽就像比量一样,它的对境完全成为决定性的了,但并不是这样的,世间共称的名称并不是决定的。比如具有项峰垂胡的动物叫黄牛,如果这个动物只能叫黄牛不能叫其他名称,那麽它的对境已经固定了。这要以事势理成立或者在事物的本体上存在。就像火的本体中产生烟或者火的本体中产生热性,这不是分别念假立的,而是真正在事物的本体上存在。如果我们的名称也像外道所说的那样,与事物的自相有密切的联系的话,那一个事物只能产生一个名称,除此之外不能产生任何名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麽共称名称的对境也会像真实比量的对境一样决定成为唯一。

大家都知道真实比量的对境决定是唯一的。以彼生相属来推理,如火和烟之间的关系,烟唯一是在火中产生,而在蚂蚁窝等其他法中不能产生,可见比量的对境是固定的。柱子的无常和所作之间是同体相属的关系,这样的比量的对境也是固定的:唯有无常才属有为法,如柱子等,除此以外常有是不可能的。这种推理的对境是固定性的。

但是共称比量的对境并没有固定,为什麽没有固定呢?因为它是依靠自己的意乐和想像力发挥而命名的。所有的名称没有不可以应用的地方,这些名称可以用在任何一个法上,没有世间的违害。当然从将来可共称的角度来讲这是没有违害的。

大家应该知道归纳起来共称比量就是前面所讲的比量。但是如果从不同角度来分,可分为真实比量和共称比量,共称比量的对境并不是固定的,它是可以变动的。因为名称是人们凭藉想像来安立的,这种安立没有任何理由。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红色的东西叫做柱子,这是最初的立名者安立的。但是这样立名有没有什麽固定的理由呢?绝对不会有,只是凭他自己的分别念安立的。这样的名称叫做世间共称。这跟真实比量在对境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这样一来,我们要理解月亮对任何法都可以安立:人可以叫做月亮,犁牛也可以叫做月亮。这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

其实因明正理真正以自己的智慧详细分析并不是特别难懂,不像中观一样。前一段时间有一位日本居士到这里来听了几天课。他回去以後跟我说:你们的因明课真的非常难懂。我原来认为自己是世间最聪明的人,不管国外国内的语言,我学多少种都不成问题。可是我那两天听因明课的时候好像在云里雾里,不知道自己在听什麽……。我觉得也没有那麽困难吧。我们在座的很多道友,只要自己稍微精进一点,尤其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理顺的话,也不是那麽难。但是刚开始比量现量什麽名词都没有听过,你听到这些名词可能会有陌生的感觉。任何一个知识也是,比如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物理,中间听一两堂课的话,可能还是不好懂。前一段时间开法会的时候来了一些居士,虽然现在我讲因明的时候好像很多人都是很有信心一样——一直双目盯着我,但是到底听懂了没有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因为中间开始学的话,学任何一个知识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不管怎麽样,通过因明断除自相续中的傲慢、增益,在这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以前很多人很傲慢,学了因明以後才觉得自己的智慧不是特别尖锐,与法称论师的智慧比较起来可能还差一点。因此自己相续中的傲慢很容易就摧毁了。再加上以前自己对佛教的很多道理误认为:用真正的真理来观察这不会成立吧,这只不过是佛教的传统说法而已,这是一种教条性的……。如果有这种分别念的话,通过因明的推理也可以打破,因为这完全是一种逻辑推理(不搀合任何宗教的信仰色彩)。完全依靠正理进行判断的时候,如果得不出结论你就可以承认你所推出来的道理是不符合的。不管是东方逻辑还是西方逻辑,大家都是以正理为主,这种情况下,那即使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所以因明的好处和优越性最主要在正理和推理上,如果连正理都不承认,那这个人已经成为疯狂者了,不是智者了。

辰二(破他宗之观点)分二:一、声论派之因成为不共因;二、宣说自宗内道之其他说法不合理。

巳一、声论派之因成为不共因:

若谓涉及一切故,共称於境不适用,

此说他喻难寻觅,非共同因如所闻。

我们前面所讲的世间共称实际上涉及一切万法,虽然从已共称的角度讲月亮的名称只有怀兔者才能用,但是从可称呼的角度来讲,对任何一个法用月亮来称呼也没有什麽不可以,它可以涉及一切法。於是对方说:“共称於境不适用”,也就是说世间共称只能在固定的对境上适用,而万法中的其他法并不能适用。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为什麽呢?你们根本找不到同品比喻。可见,你们外道所承认的这样的推理其实是不共不定因,就像“声音是无常的,它是所闻之故。”一样是不合理的。

你们认为月亮的名称只有怀兔者才可以用,其他不能用;黄牛的名称只有具有项峰垂胡的动物才可以用,别的动物或者无情法不能用……。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合理的,为什麽呢?如果“怀兔者只能用月亮来代替,因为它是存在之故。”是一个真正的推理,那凡是存在的法就只能用月亮来代替,其他就不能用,但这种同品比喻根本找不到。所以说你们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不共不定因,当然不定因是相似因,它并不能证成任何一个正确的道理,可见这种说法不合理。

巳二、宣说自宗内道之其他说法不合理:

内教中的个别论师(解释《集量论》的有些论师),他们这样认为:阿闍黎前面的教证只是说明月亮的名称只能用在怀兔上,其他上面不能用。(如果怀兔者不能用月亮的名称,那麽这完全与世间共称相违。)可见可说共称本身不存在比喻,是不共不定因。

实际上因明前派这种说法也不合理,下面进行驳斥:

乃为讲说共相时,怀兔作为比喻已,

说明遍及诸所知,达哲非树等亦同。

关於“怀兔”,词藻学里面经常用,《藏汉大词典》也是用怀兔,但法尊法师翻译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用,他译为有兔。可能他担心,如果用怀兔,那别人会不会理解成月亮已经怀孕了——怀兔子了,可能法师的想法是这样的,所以他译成有兔。怀兔也好、有兔也好,都可以。好像能海上师也是用其他一种名称来翻译。

刚才他们说月亮的名称只能用在怀兔者上而不能用在柱子、瓶子等法上,这种说法不合理,为什麽呢?因为在这里是宣说共相(共称之共相),宣说共称之共相的时候并没有说唯独这个事物才可以用月亮(也就是说月亮的名称只能用在这个事物上面),别的上面不能用,这样的自相法在这里并没有分析。其实,陈那论师的《集量论》只不过是用怀兔者和月亮作个比喻而已,并没有说明月亮只能用在怀兔者上,这种道理是没有的。《集量论》讲这个比喻是说明这样的名称可以用於一切所知上。

月亮的名称用在天上的月轮上也可以;诗学里生活在大地上的脸非常白的英俊小夥和姑娘(美女)们也可以用,说面如白月,脸圆圆的、白白的,就用满月来比喻。如果月亮只能代替天空的月亮,而地上的“月轮”不能比喻的话,那这些叫法就全部不合理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可以遍及世间的一切。当然这是从相同的角度来讲的,诗学里面相同的角度还有很多很多比喻。如果不从相同的角度来讲,那就可以随随便便取名:藏族人叫月亮的相当多,如藏地有月称的父亲的说法,等等;印度人也有,如月称论师,其实月称论师是月亮共称的意思;汉地有没有月亮的名字?(下面弟子回答:)明月法师。看来月亮还是可以遍於所有的所知法,如果命名者的意乐愿意取这样的名字,那不但人可以这样称呼,就是瓶子等其他法也可以用月亮来代替。

如果有人说不能用月亮来代替,那就有世间共称的违害。比如说达哲本是一种树的名称(这种树可以作药物用),如果我们说达哲不是树,那就有世间共称的违害。这就像说松树不是树、檀香树不是树一样,人们都会说你错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说未来的任何法不能用月亮的名称来代替,那就像说达哲树不是树一样,会受到世间共称的违害。

可见这里也有一些比较深的道理在里面,用这个比喻的时候大家也应该注意。当然怀兔者不是月亮肯定有世间共称的违害,大家也知道,但是有些人的心相续中始终都觉得:柱子不能叫月亮,柱子叫月亮会有世间共称的违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虽然从已共称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但是从可共称的角度来讲,柱子不能叫月亮也有世间共称的违害,就像达哲不能叫树一样。分析这个比喻的时候,可能要稍微转个弯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辰三、说明阿闍黎之意趣:

冰片以及水银等,以月亮名共称他,

彼作比喻而证成,具凉光月共同因。

阿闍黎法称论师的真正密意应该是这样的:怀兔者可以用月亮的名称,这一点完全是合理的,没有什麽不合理;而且,除了怀兔者以外世间其他很多法都可以叫月亮。作香的时候月亮的名称也可以出现,因为配制香的过程中有一种专门的原料也叫月亮,它的颜色是白色的。还有,避谷术的修法需要一些原料,其中也有月亮的名称。避谷术是一种断食的窍诀,修这个窍诀需要配制一些原料,其中就有一些白色的东西叫月亮。这些以月亮的名称都可以表达。

其实在世间上,除了天上的月亮以外,地上的很多事物都可以有月亮的名称。比如藏药中白色的花等也以月亮表示,但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它们用月亮来代替。密宗的修法中月亮和日(太阳)是白菩提和红菩提,等等。可见月亮的名称在世间非常非常多。在词藻学里面,因为月亮对众生发出一种非常清凉的光,所以月亮也叫凉光者。凉光者实际上就是指天上的月轮。世间有些医生的名字也叫凉光、月光等。

这样一来,月亮的名字只能用在怀兔者上而不能用在其他法上的说法就不合理。总而言之,这种名称在怀兔者上可以运用的缘故,在其他任何法上都可以用,这一点就是法称论师的究竟密意。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相關文章: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七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六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第五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三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上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 回目錄 下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佛陀圣地—蓝毗尼园 普贤祈愿大法会 日期:2008/11/27- 12/7
龙钦巴上师相应法教学
听闻集- Yahoo!奇摩部落格---穹拉惹对仁波切.悲青增格西.法王开示
忏罪之咒王—百字明咒
动物紧急救援小组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Changturtle
LamaNet 喇嘛網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