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持明者龍薩寧波大師◆傳承氣脈明點引導 雪謙‧冉江仁波切2009台北弘福法會 寧瑪巴禪法園佛學會煙供法會暨歲末聚餐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四课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6 11:35:13
學習次第 : 进阶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四课

蒋阳洛德旺波尊者着

索达吉堪布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因明的三相推理。三相推理里面立宗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的是同品遍和异品遍之所观待事同品与异品,它分三个方面:破斥他宗的观点、建立自宗、遣除於此诤论。破斥他宗的观点分三,其中第二破彼观点又分三,其中第一个问题已经讲完了,第二个问题分开实体反体非理分四个方面,今天讲的是与安立相违,也就是与对方的观点相违。

寅三、与安立相违:

若许所知定二品,观待事三诚相违。

若许观待事亦二,观待彼因成二相。

现在主要讲三相推理的问题,当然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在汉传佛教中,因明的辩论以前基本上都是没有的。在没有辩论的时候,可能我们都不知道现在讲的三相推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要辩论就必须用辩论的论式,没有运用论式的辩论是不合理的。运用论式的话,要看这个论式是正确的还是相似的,也就是说是真因还是相似因。如果是真因,就能遮破对方的观点;如果你运用的因是相似因,就不能遮破对方的观点。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真因,真因必须具足三相推理。如果我们不知道三相推理的宗法,就没办法集聚第一相。没有知道异品遍和同品遍,第二相和第三相就没办法集聚。

这几天大家可能因为以前对辩论方面没有很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因明的非常细微的逻辑思路不太感兴趣,所以不一定觉得因明的这些道理有价值。但是对真正愿意通过正理抉择万法的人来讲,这种观察方法相当的好。因为现在很多哲学、逻辑的推理中没有藏传佛教那样尖锐明确的因明论式。所以说我们学习三相非常有必要。

颂词讲,在通过论式来抉择万法的时候,你们因明前派所承认的所知决定为二品(同品与异品)的观点不合理。他们前面也讲了决定为异品和同品两品,而且这两者必须要相违。但这是不合理的,观待事三诚相违,所观待事如果成为异品和同品,那麽这与能观待事(三种因)成为三种因完全是相违的。因为它们是互相观待的,如果所观待只有两种法:异品和同品,那这样与能观待的三种因相违。

在这里,真正的因(推理)我们暂且不强调,主要讲相似因。我们前面讲过,在通过论式来说别人的观点不合理、是相似因时,相似因有相违因、不定因、不成因三种,也就是说相似因包括在这三种因中。

这样一来,如果所观待事是两种:两品,那能观待的因怎麽会是三种呢?这是不合理的,完全是相违的。如果像前面讲的一样,承认观待事真的是二种:同品和异品,观待彼因成二相,那麽观待它的因也应该有二种了,不应该有三种。因为,对方把宗法包括在同品或者异品中,我们昨天在破他们的观点的时候也知道,他们认为宗法本来是所诤事,所诤事要麽跟同品一起,要麽跟异品一起,单独宗法的本体不成立。如果单独的宗法不成立的话,那麽宗法已经不存在了,这样三种似因中的不成因就不存在了。所观待事只有两种,而因本来有不成、相违、不定三种,那三种似因中的不成因就不存在了。不成因是什麽样呢?前面也讲了,因在所诤事上不成立叫做不成因。但是现在,只有同品和异品,除此以外没有单独的宗法,这样三种相似因中的不成因就绝对不可能存在,有这个过失。

当然对方也不敢这样承认,因为在法称论师的究竟观点中乃至所有因明论典里面都强调三种因,从来没有提倡过两种因,所以这是不合理的。

下面是第四个问题,讲这不是阿闍黎法称论师的意趣,不是他的观点的意思。

寅四、非阿闍黎之意趣:

决定同品异品二,此阿闍黎不承许。

若随实体与反体,各自分开毁名言。

你们因明前派的论师认为,在通过论式的方式来决定的时候,观待事安立在同品和异品中。其实,这种分法绝对不是因明的创始者、弘扬者,整个人间无与伦比的理自在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师徒的观点,一点都不接近他们的观点。

为什麽这样说呢?因为法称论师的《定量论》已经说了:相之名称即宗法,宗法既不是同品也不是异品,讲得非常清楚。通过观察我们就会知道,除了同品和异品以外的一个宗法,按照法称论师的观点应该是存在的。

可是你们因明前派认为,宗法在同品方面存在的时候叫同品,在异品方面不存在的时候是异品,除了这两者以外单独的宗法绝对是没有的。这种观点怎麽符合法称论师的究竟意趣呢?绝对不是他的观点,你们这种观点只不过是以其他论师的说法加上自己的分别念而建立,这种宗派我们绝对不能承认。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前面你们在抉择宗法和同品异品的时候,已经把事物的实体和反体完全分开来,比如说在抉择实体的时候,第三品事可以在反体上出现,它遍於同品和异品;抉择反体的时候,同品或异品在反体上安立,第三品物体在实体上面可以出现。虽然你们把事物的实体和反体完全分开而建立自己的观点,但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

因为,如果你们真是将实体和反体完全分开,也就是把事物的自相和遣余完全分开来进行建立,那这是不合理的,这会毁坏整个世间的一切名言。为什麽这麽讲呢?因为我们前面讲能诠所诠的时候已经讲过,在分析其他疑问中也讲过:在宣讲的时候,自相和总相完全可以分开,但是在趋入或者运用的时候,应该将总相自相混合而耽执为一体。不管是说的时候也好,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好,必须要把实体和反体法结合起来混合一体而建立。可是你们一再强调完全要分开,这非常不合理。

比如说,我们要对瓶子的自相进行破立,而它的自相任何人也没办法说、也没办法取舍。我说瓶子拿来时,如果我们真的在自相上破立,那谁也没办法说它的自相,也不可能拿到它的自相。因为,如果你真的能说它的自相的话,那说完以後自相就已经灭完了,去取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来的自相了,有这个过失。

如果在单独的反体上进行破立,而反体只是心上的一种分别念的影像,这种影像跟外面事物的自相完全脱离的话,那麽这种反体无论怎麽样宣说、怎麽样运用,与自相也毫不相干。

所以说,你们因明前派如果真的认为事物的反体和实体可以完全分开,那就有这种过失:整个世间的名言全部都毁坏了。名言全部毁坏的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还有各种取舍、安立全部都土崩瓦解、不存在了,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这是讲不是阿闍黎的观点。

丑三、分别依於自反体建立非理:

前面已经讲了,对方将实体和反体完全分开,有一部分依靠实体安立,有一部分依靠反体安立,但这种说法不合理。下面讲依自反体建立非理。

依自反体而建立,观察此理无实质。

这里讲依靠自反体来建立的说法不合理。我们也知道,不管是建立也好、遮破也好,全部都是以自相和义共相混为一体的方式进行的,这是所有因明论典的究竟观点。如果我们把实体放下来,只在它的反体上进行破立,那无论怎样也不能成立。

怎麽不能建立呢?因为,假设能建立也只能有三种方式:因和所立无二无别的方式,因和所立完全他体的方式,因和所立也不是他体、也不是一体的方式。其实,要麽与柱子无常,所作之故。一样,因和所立无二无别;要麽与山上有火,有烟之故。一样,因和所立完全分开,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方式。

实际上,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不能将自体和反体完全分开。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应该清楚。我们前面讲第八品的时候,对方说你们的法相有没有法相?如果法相没有法相,法相就不是所知了;如果法相有法相,那麽法相再有法相……这样就变成无穷无尽。当时我们回答说,我们这种法相(树叶、树枝)跟根本立宗中的树是以无二无别的方式来建立的,并不是将原来的自相和最後的反体两者完全分开。如果完全分开,那麽在我们分别意识中,法相的法相、法相的法相……最後已经无边无际。而且,它自己的实体一直如如不动地住在那里的话,那麽始终都没办法互相了解。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首先根本的法相必须要建立,第二个以後就不存在了,这些法相全部在第一个论式中的所立()上面进行安立,当时我们这样讲过。其实,这个道理与这里完全一样。

前面,柱子无常,所作之故。这种推理是自性因,自性因完全是真因,这是无二无别的建立方式;山上有火,有烟之故。这种推理是果因,果因也是正确的因,这是他体的建立方式。其实,这两个因绝对不是将实体和反体完全分开来建立的,它们必须混合一体才能建立。除了这两个以外,也不是一体、也不是他体,以这种自反体的方式来建立的论式或者法绝对不可能存在。

对方在前面讲了,所作的反体是建立无常的真因,因为它具足三相之故。虽然对方以自反体这种方式来建立,但实际上跟我们前面的回答一模一样,它也并不是以单独的所作反体来进行建立,一定是以与柱子的自相混为一体的方式进行建立。所以说,你们所承认的依赖单独自反体而进行安立的观点完全不合理。

表面上看来,好像因明中的所有推理全部围绕柱子无常,所作之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懂得柱子无常,所作之故。的道理以後,那麽所有的推理都可依此类推。比如我们学物理,里面有很多论师发明的公式,其中牛顿定律经常运用,那是不是所有物理学全部包括在一个牛顿定律中呢?并不是这样。实际上这种公式可以套很多未知数,也可以变换出很多道理。我们经常讲柱子无常,所作之故。可能有些学因明的人:怎麽天天都说这个,可不可以换一下?可以换。其实,我们建立或者遮破任何一个法,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推,只不过如果我们在这上面学会的话,那其他推理依此类推就比较容易了解,是这个意思。

子三、断除遮破非理:

谓若二品非直违,一切破立皆失毁。

破立非由二品为,定量相违相属证。

依因所立相属力,决定有无随存灭。

谓若二品非直违,一切破立皆失毁。对方说,假设你们因明後派所承认的同品和异品不是直接相违,那麽一切破立全部失毁了。为什麽失毁呢?本来遮破所破可以成立所立,如我们说柱子不是常有,那麽它是无常就已经建立了;柱子不是常有的话,就是所作了,所作的道理可以建立起来。本来成立所立可以遮破所破,柱子是所作的话,无常就可以建立,常有和非所作就已经被遮破了;柱子是常有的话,(柱子本来不是常有,如果说它是这样)它反方面的异品就已经被遮破了。可是,你们却说常和无常不相违、同品和异品不相违;那麽,世间所有的建立和遮破全都已经毁坏了,有这种过失。对方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表面上看来,他们的说法好像真的是对的一样。因为,建立或者遮破的时候,同品和异品完全是相违的。如果这两者不相违,是不是三相推理就无法进行建立或者遮破?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只不过对方没有真正了解因明的奥义而已,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为什麽?破立非由二品为,破立并不是用异品和同品来进行的,同品和异品只不过是观待事而已:看这个推理在同品上成不成立,在异品上成不成立,如此而已。而真正的建立和遮破是依靠量的相违和相属来进行决定的,定量相违相属证。我们什麽时候知道了量的相属和相违的关系,什麽时候就可以进行破立。

比如说:我们知道了火和水之间的关系:噢!它们是相违的关系。一旦通达它们之间的相违关系,就会知道:强有力的火存在的地方,水绝对不可能有;同样,强有力的阳光存在的地方,黑暗绝对不会有。这是通过相违的量来证明:一个法存在的时候,另一个法不存在。通过相属的关系也可以证明,我们知道山上有烟之故,肯定有火。有了烟的话,有根本的火,因为火和烟之间的关系是彼彼所生。这是我们以前通过现量见到的,或者是依靠比量来推知的。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後,山上只要有烟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个地方肯定有火,因为它们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就像火灶里面的火与烟一样,这是我们现量能了知的事情。

我们大家应该了解:不管是现量也好、比量也好,都是依靠量的相属和相违来证明法的存在与否。

依因所立相属力,决定有无随存灭。依靠所立和因之间的相属或者相违的力量,才能决定它们之间另一个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应该用这种方式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依靠异品和同品的方式来进行建立。

这个问题,我想大家也应该清楚。比如说柱子是无常的,所作之故。如果所作存在,那麽无常也存在,它们之间有随存的关系;如果无常倒转或者说不存在,那麽所作也不可能存在,它们之间有随灭的关系。也就是说,因和所立之间的关系是依靠量的相违和相属来决定的,但这一点因明前派并没有了解到。所以萨迦班智达在这里说,并不是以同品和异品的关系来建立事物的存在和灭亡,而是依靠量的相违和相属来决定事物存在与否。这个问题应这样来理解。

这以上,萨迦班智达通过不同方式对同品异品的错误认识进行了遮破。

癸二(立自宗)分三:一、分析同品异品;二、认识因之破立对境;三、遣余破立之详细分类。

子一(分析同品异品)分三:一、法相;二、认识相同对境;三、遣除诤论。

丑一、法相:

同品异品的法相比较重要,那它们的法相是什麽呢?

宗以所立之总法,相同不同乃二品。

颂词讲得比较略,意思就是说宗法和对境以所立法相同叫做同品,宗法和对境以所立的法不相同叫做异品。大家应该这样来理解同品和异品的法相。

意思是什麽呢?比如说柱子是无常,所作之故,犹如瓶子。在这里,柱子叫所诤事,也叫做宗法,宗法应该与所同的对境相同,那柱子跟谁相同呢?跟瓶子相同。瓶子是所相同的对境,柱子是相同者。以什麽样的方式来相同呢?以所立法来相同,所立是无常。这里的宗法与它的比喻相同,是以什麽样的方式相同呢?以无常的方式相同。我们引用论式柱子是无常,所作之故,犹如瓶子。的时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如果柱子作为所相同的对境,则瓶子作为相同者。

再比如说我叫做天祠,另外一个人叫做供施,我们两个相同。我是相同者,我跟谁相同呢?跟供施相同。以什麽样的方式相同呢?我们两个的长相、心态,或者说我们平时的语言相同。以这种方式来相同。

如果所作的因在所立上面存在或者容有,这就叫做同品遍。大家要知道,柱子无常,所作之故。如果我说不遍,那所作在无常上不一定存在。如果你觉得所作在无常上真正存在,凡所作是无常,那麽这就叫做同品遍。

然後异品遍,异品遍不能从因倒过来,应该从立宗往後反过去,否则你说所作不是,无常也不是,在法称论师其他的一些因明论典中,这对有些推理来讲是合理的,但对有些推理来讲不合理。

所以我们算同品遍的时候,如果因是,那麽立宗也是,因和立宗二者是从因开始倒过来算的。然後讲异品遍的时候,所立不是,那麽它的因也不是。柱子无常,所作之故。如果无常已经倒转为常有,是常有的话,那麽它的因所作也不是,或者说所作也不存在。应该从立宗往後算。

这里我们要知道宗法——欲知法跟谁相同,与它的比喻相同。任何一个推理都可以这样来推理。

当然你们有些道友以前没有学过因明,刚开始接触这种推理的时候,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中坐一会儿飞机,这也是可以的。但我们这里好像大家都特别感兴趣,应该是很好的。

丑二、认识相同对境:

相同对境之宗法,假立遣余非二者。

意思就是说,相同的对境指的是宗法。如柱子无常,所作之故。如果站在瓶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时候相同的对境指的就是宗法,也叫做欲知法。当然,这个相同的方式是以遣余的方式来相同的,并不是以自相的方式来相同。也就是说,相同的对境并不是指欲知法的自相或者欲知法和所立的总合的真正宗法。

它相同的对境是什麽呢?是宗法。与宗法是以什麽样的方式来相同呢?以遣余的方式相同,与假名的宗法相同。真名的宗法是欲知事和立宗聚合的法,那与聚合的法怎麽相同呢?不可能。柱子的自相和瓶子的自相相同的话,那它们怎麽相同呢?它们之间一点儿相同点也没有,因为都在刹那刹那地变化。我们前面讲第三品的时候也讲过,大家应该非常清楚。

因明里面的分析方法,如果我们真的能反应过来,那就很容易推理。如果反应不过来,就像我们学数学一样,学数学如果反应不过来,怎麽样也特别困难;如果能反应过来,这种公式基本上明白的话,那以後就很顺利、很容易。

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相關文章: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七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六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第五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三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上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 回目錄 下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梦回青河- Yahoo!奇摩部落格
密勒日巴大师
水陆法会
「爱儿有希望」急难助学计划-家扶基金会
绿度母除障

赞助网站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佛教导航-佛教123-佛教
佛教導航網 .... 佛學智慧網 • 解脫之路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