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舍利塔開光、密意廣深文武百尊大灌頂 南開寧波仁波切-頂果‧欽哲傳承心要開示灌頂 9/11(六) 龍欽寧體護法教授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一课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7 01:46:49
學習次第 : 无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一课

 

《量理宝藏论》讲记

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後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今天开始宣讲《量理宝藏论》。

宣讲这部因明之前,我顺便也给大家讲一下这次我们宣讲因明的主要缘起。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早在几年前,我们的恩师——上师如意宝还没有圆寂之时,我也在僧众面前发过愿,如果没有出现死亡,那麽这几年当中要宣讲五部大论;当时我们这里有许多道友也同时发愿,要听受五部大论。几年以来,我们排除困难,精进地学习了五部大论当中《戒律》、《俱舍》、《中观》三部论典。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因明学。

此次学习因明,我自己也感到非常地高兴。为什麽呢?因为学习因明对任何一个佛教徒来讲,非常有必要。在现在这样邪知邪见满天的社会当中,学习因明,学习正量,学习量学,实在是不可缺少的!

我作为一个因明的传讲者,自己确实学得并不是很好,这我自己也清楚。但是通过对以前高僧大德们的论着共同学习,我们能增长自己的智慧。这样对佛教的各种成见、邪见、怀疑等一些不好的念头也会消失,从而生起正知正见;对佛教的信心等一些正念也会自然生起(1)。这部论典并不像世间的学问那样没有价值,它一定会使我们的相续当中生起正见,真实生起对佛陀和佛教的不退信心,所以我觉得对每一个人来讲,学习因明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应该立一种誓言。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在心里面有这样的一种发愿:我一定要圆满地学习这部论典!

五部大论当中现在宣讲的是因明。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准备宣讲《现观庄严论》;其讲完以後,如果各方面的因缘成熟,我想也对有缘的佛友宣讲一些有关《大幻化网》或者是密法方面的法要,但这要观待当时的缘起再做决定。

今天是宣讲因明的第一天,我首先讲一下为什麽要宣讲因明。每一个人如果没有懂得因明,没有懂得中观,那他对佛教的信心并不是很稳固的,会很容易退转。我有时候这样想:如今自己相续当中的信心和正见来自於我们的上师们,也来自于这些因明、中观等殊胜论典,所以非常非常感谢我们的大恩上师如意宝。

对我本人而言,大概八六年的时候,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听受了《量理宝藏论》。当时学院还不是很大,平时讲法都是在经堂当中,但有一天上师在外面讲,在现在摩尼宝区的僧众所在地,当时环境也非常优美,自己心里至今还有印象。法王八七年的时候去朝拜五台山,回来後於当年冬天,在学院当中为一千多僧众宣讲了麦彭仁波切所着的《释量论大疏》,持续了五、六个月的时间,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真正对佛教生起了不可退转的信心。虽然对佛法大的证悟到目前为止不敢说什麽,但的确自相续当中对佛教有不可退转的正信,无论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说是坚信不疑。所以我赞叹所有的传承上师,尤其是对我们的金刚上师,以特别恭敬的语言赞叹他老人家每一个弘法利生的善举。

今天宣讲因明论,我首先给大家简单地宣讲一下它的历史——因明的来历,因明在印度、藏地、汉地是以什麽样的方式来弘扬的。如果你翻开有关的历史,应该看到因明这部大论在不同的历史当中,所占的篇幅是相当大的,这个问题我在这里也不广说。

简单来讲,大家也知道:释迦牟尼佛涅盘以後,在整个世间当中,弘扬释迦牟尼佛教法的论师当中出现过六大庄严,我们以前也给大家做过介绍。首先是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等有关经典里面,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登地的龙猛菩萨,他造了《中观》的相关论典;第二个是弥勒菩萨亲自摄受的无着菩萨,也即开显广行派的无着菩萨;第三个是文殊菩萨亲自摄受、获得战胜一切悉地的陈那论师。此三大论师人们称之为三大造论者:《中观》的造论者龙猛菩萨;《大乘俱舍论》的造论者无着菩萨;《因明》的造论者陈那论师。後来弘扬他们的教法、解释他们论着的有三大论师,也即在莲花当中化生的圣天论师解释了龙猛菩萨的观点;能背诵九十九万部论典的世亲论师解释了无着菩萨的观点;胜服一切外道、抨击一切外道的法称论师,他解释了陈那论师的究竟意趣。一般来讲,人们称这六大论师为六大庄严:三大造论者、三大释论者,总共有六大论师。有关六庄严二殊胜也有不同说法:有些说无着菩萨和龙猛菩萨为二大殊胜论师,加上功德光尊者和释迦光尊者两位论师作为六大庄严

不管怎样,释迦牟尼佛所有的大乘小乘教法,依靠这六大论师而进行弘扬的,这一点无论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其他传承的佛教都是公认的。所以我们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的真实密意,必须要依靠这些论师们特别珍贵的论典。我们也学习过龙猛菩萨和圣天论师中观方面的教言;又学习过无着菩萨和世亲论师《俱舍论》方面的教言;这次学习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所传下来的有关因明方面的教言。

因明的教言,首先是在印度开始弘扬起来的,所以人们称陈那论师为因明的创始人,是因明最初的造论者。

世亲论师有四大胜过自己的弟子:《现观庄严论》方面胜过自己的解脱部论师;《俱舍论》方面胜过自己的安慧论师;戒律方面胜过自己的功德光尊者;因明方面超过自己的陈那论师。

因明,实际上是陈那论师首先造了许多论典,然後在世间进行弘扬的。

陈那论师大概是在西元400年的时候出生,480年左右示现圆寂。根据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记载,陈那论师是婆罗门种姓,也曾学习外道,在幼年的时候,他学习了各种婆罗门及外道的论典,後来他对佛教生起信心,皈依了小乘佛教当中犊子部的论师,犊子部的论师为他宣讲了犊子部的佛法要义。大家也知道犊子部的观点:人我不是有不是无,一个不可思议的我是存在的,这是他们所承认的观点。这些论师们为他宣讲了不可思议的我,即实有我的道理,由於陈那论师具有大乘种性以及高超的智慧,听了这些观点以後心中不服,虽然没有依止过其他的大乘上师,但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观察,始终都觉得我是不存在的。後来他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白天打开窗户一直往外看,到处寻找人我;到了晚上的时候,在身体的四方点四盏灯,然後自己在中间裸体而坐,里里外外观察,寻找实有、不可思议的我。後来犊子部的论师们问他:你为什麽这样修行?他说:上师虽然告诉我们说不可思议的我是存在的,但我里里外外、白天晚上怎麽观察,实有的我始终是找不到。意思就是说,他对上师们的传授,尤其是对犊子部人我的观点不太承许。後来有些上师和僧众对他不太满意,不让他待在这里。当他离开的时候,心里面特别想跟他们辩论,但怕上师不高兴,所以心里虽然不服,但不得不离开。後来他依止了世亲论师等学习大乘的有关论典,最後通达了大乘人无我的道理。

根据《大唐西域记》、《印度佛教史》等有关历史的记载,他主要是住在南方一个比较寂静的森林当中,後来印度着名的那烂陀寺遭到很多外道婆罗门的攻击,僧众无法获胜,最後他们迎请了陈那论师。陈那论师与婆罗门外道进行了三次辩论,结果大获全胜。之後他在那烂陀寺当中当论师很多年, 当时他对班智达们所宣讲的佛法全部记录成文字,据有关历史记载有一百多部论典,现在相当一部分论着存于藏传佛教的《丹珠尔》当中,但有些可能因为没有翻译或其他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後来,他到了印度南方,在一个山洞中造了《正理门论》为主的一些论典。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这是依靠山神的帮助和文殊菩萨加持而写出来的。在佛教历史上,《正理门论》也叫做《理门论》,早在很多年以前,已经译成了藏语和汉语,成为人们特别重视的一部大论,我想我们有些人也可能看过这部论典。以前很多人——尤其是研究因明、延续因明的一些论师特别喜欢这部论典,这是他造的第一部较为着名的论典。

陈那论师在因明历史中贡献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论着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集量论》,大家也许看过。早在大约西元711年的时候,当时唐代的义净法师已经翻译过,但比较可惜的是,这个译本在汉传佛教当中一直没有弘扬开来,现在有没有这个法本也不太清楚。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法尊法师也曾翻译过。

《集量论》内容非常的殊胜,关於造论的过程,也有一些比较奇特的传记。《集量论》的顶礼句和立誓句附在《因明论集》的封底,陈那论师首先顶礼: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意思就是,我要恭恭敬敬地敬礼世间当中的唯一的量士夫,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救护者——善逝释迦牟尼佛;然後立誓: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他说,我一生当中看见各种各样因明的善说,全部是依靠正理来阐述的,我在这里概括性地宣讲。在《集量论》的开篇,他就写了这个偈颂。

有关历史当中记载说,他首先把这个偈颂用石头的笔写在一块岩石上,有这样的说法;有些说用石头的笔写在灰尘里面。不管哪种说法,总之在他住的山洞门口写了这个偈颂——顶礼句和誓言句,写完以後他就到城市里面化缘去了。当时有一个具有神通的外道婆罗门叫杰那波,神变非常了不起,他把偈颂擦掉了。陈那论师回来後,看到偈颂被擦掉,就又写了一次,然後到城市里面去了,回来的时候偈颂又被擦掉了;之後他在旁边附言道:如果你无意当中或者开玩笑、嬉戏而擦掉的,希望你不要把此顶礼句擦掉,我是有一定目的和必要的,希望你不要随便这样乱来。如果你觉得此顶礼句说得不对,想与我辩论,请你现身出来,不要偷偷摸摸地搞破坏。他就写了第三次。当时杰那波婆罗门见到附言不好再擦,等陈那论师返回即与之辩论,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辩论,此外道根本无法匹敌,後来他显示神变,身上燃火烧毁了陈那论师的一些资具。大师曾一度悲观,最後文殊菩萨亲自显现,对其进行安慰,并说《集量论》必须造,因为它对未来的众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之後陈那论师造了这部《集量论》。我们以後有机会的时候,我想大家也可以学这部论典。去年我准备翻译麦彭仁波切着的《集量论略释》,後来因时间关系没有翻译,但方便的时候我想还是翻译出来。

因明最典型的论典是《集量论》,共有六品:现量品、自利品、观违碍品、他利品、观譬喻品、观能破品。这是我们藏传佛教很多寺院当中,闻思修行的一部重要论典,我们学院因明班也经常学习。

首先因明的论典是《集量论》,其来源如何,在座的学者们应该了知,造了《集量论》以後,在印度内外道面前,陈那论师的辩论是非常有特色的,因此当时人们都称他是辩论之王,陈那论师是以《正理门论》、《集量论》为主,其他还有如《观三时论》等共八大论典。但这八大论典,义净论师翻译的与藏传佛教的可能在名称和内容上稍微有点不同。无论何种说法,其代表性的着作主要是《正理门论》和《集量论》。因明的开端,在印度是从陈那论师开始的,因明的代表着作主要是这两部论典,之後就传到了法称论师。

法称论师也是婆罗门家庭出生的,他的出生年代有些历史里面说在六世纪,有些说七世纪;但我想可能在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出世的。他幼年的时候,对医学、吠陀学、声明学等内外教共同的知识无所不通;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对佛教生起了极大的信心而皈依佛门。当时有一个陈那论师的弟子叫自在军,他在自在军前听了《集量论》。第一次听的时候,与自在军的水准相同了;第二次听的时候,与陈那论师已经基本相等了;第三次听的时候,便能洞察自在军对陈那论师的意旨未能通达之处。不像有些道友一样,第一次听《四百论》的时候是一样的;第二次听的时候还不能超越;第三次听的时候就更糊涂了,不能这样。

法称论师非常的雄辩,当年在印度一些佛教团体中,按当时印度习惯,称其为辩论牛王,即辩论之王——辩论最厉害的。

後来在宾陀山一带,郁普罗布湿波王作为施主迎请了法称论师,祈请法称论师造《因明七论》。以此缘起,法称论师为了准确解释陈那论师的因明观点而造了因明七部论典。《因明七论》有三个根本论和四个支分论,三个根本的论典即《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就像我们讲《中观六论》时,也分根本论和支分论一样;四个支分论典即《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

当然,《因明七论》中译成英文的也非常多,也有日文、法文、德文等译本。不同语言翻译的时候,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译名。比如说《悟他相续论》,有很多翻译成《观相续论》。但依据《藏汉大词典》为主的一些资料,後面这几部论典也翻译成这样:《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

以上因明七论,完全阐释了陈那论师的所有究竟观点,相当一部分,在我们汉文当中也有。方便的时候,大家应该学习因明七论,尤其是《释量论》,因为《释量论》在因明七论当中是最关键的。

在藏传佛教中,各教各派对《释量论》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所有的解释当中,我自己认为:麦彭仁波切着的《释量论大疏》,具有窍诀性、针对性,辩论也特别强。这也许是我对自己的宗派特别执着而造成的吧!去年,我翻译《量理宝藏论》的时候,有好几次准备翻译《释量论大疏》。但後来,因为时间也比较紧,再加上也有一些顾虑:如果翻译这样的论典,到底有没有人看?所以就放下来了。

法称论师造《因明七论》,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

法称论师依靠国王的恭敬及优厚待遇,整天都在皇宫里面翻译。有时候,国王为了观察法称论师的心,派公主和一些美女给他送饭,但是法称论师的心如如不动。有时候,他们在法称论师吃的饭菜里面放一些地丁(地丁是一种特别苦的植物),他也根本不知道。以如此专注的心,法称论师完成了《因明七论》的创作。

《因明七论》造完了以後,他在部分班智达里面宣讲。但许多班智达根本不知所云,听不懂所讲的内容。因为因明的秘诀实在太深奥、太殊胜了。有些班智达仅能了知一点,也有一些是以嫉妒心来对待的。在《释量论》倒数三四颂中,法称论师说:现在的很多智者,根本不知道我在论典里面写下了很多的智慧,而这个智慧其他人却无法接受领悟,现在已经融入了我自己。就像所有的河流融入大海,我在因明当中所讲的智慧也全部融入了自己。他在偈颂中发出了这样悲伤的感慨。

後来法称论师将《释量论》为主的《因明七论》,拴在狗的尾巴上。他的意思是说:你们这麽多的班智达、这麽多的智者,如果不重视如此殊胜的论典,那这个论典也算是不合格的论典。按照当时印度的传统(2),他自己也做过这样的行为(3)。实际上,这是由於因明的窍诀特别深奥,一般人难以通达。

当然我们在座的道友,今天大家欢喜心都比较强烈:我一定要学好因明,笔记本我都准备好了,我一定要把因明学好。过一段时间,我们讲自比量、他比量,可能好多人每天都是打瞌睡,在梦中云游世界,这样的经历可能会多一点。

不管怎麽样,印度最伟大的因明学家应该是陈那和法称论师。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丹珠尔》里面有许多因明方面的论着。解释他们着作的论师是千千万万,无数个智者的确曾经出现过。总之,因明在印度的历史大致如此。

第二个:在汉传佛教当中,因明到底是怎样弘扬的呢?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吉迦夜、昙曜、菩提流支、毗目智仙、真谛等译师也翻译过《方便心论》、《如实论》等等。包括中观宗的《回诤论》,当时汉传佛教当中,也把它当做因明的论典来弘扬。

但汉传佛教因明的真实开端在唐朝,其开创之功当属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期间,曾在喀什米尔(4)的僧称论师面前,学过一些因明的理论。到了印度那烂陀寺以後,他依止了戒贤法师,在其面前反反复复地学习了《集量论》。当然,玄奘大师在印度还依止过很多善知识。

求学生涯结束後,玄奘大师载誉而归。有些历史记载,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经论657部,其中36部是因明论典。到了长安以後,他翻译了《入正理门论》、《正理门论》等众多经论。

对於大师的弘法,有些历史是这样讲的,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翻译方面,所以未造各种论典的注疏。

但是,他的弟子窥基大师等,造了一些因明方面的论典。特别是窥基大师,他十七岁依止玄奘法师,後来造了《因明入正理门论疏》,後人尊称为《大疏》,在汉传佛教当中是非常有名的。可惜的是,并没有广泛弘扬,但後来专门研究因明的学者,大多以窥基大师的《因明大疏》为蓝本。

之後应该是义净三藏,义净三藏与窥基大师同一时代,他是唐代三大译师之一。他通过海道赴印留学,在印度求学二十多年,广泛学习了包括因明在内的许多佛学知识。回国之後翻译了《集量论》,但比较遗憾的是,义净法师翻译的《集量论》并没有弘扬开来。

後来,因明在各个时期都有一定弘扬。但影响较大的,应该在太虚大师那个时代。

到了近代,可能是受法尊法师的影响,太虚法师有《因明概论》问世。《因明概论》是由太虚法师1922年在武汉中华大学的一个因明讲稿,後来集结成论。它共有四章,前三章主要宣说《入正理门论》和窥基大师的《因明大疏》的思想,後一章主要宣讲因明的历史、传承与变革。当时也对因明有所弘扬,尤其是杨文会对因明有较大贡献。

到了二十世纪,像杨化群等,他们所翻译的因明也非常好。

以上是汉传因明的简略概说。

我个人认为,在汉传佛教的历史当中,虽然有上述高僧大德翻译过少部分的因明论典,并进行了一定弘扬,现在也有学习藏汉因明、学习佛教逻辑的知识份子,但是像藏传佛教那样,在每一个寺院当中,或者每一个高等的研究所,或者在每一所大学里面广弘开来的几乎没有。所以我想,因明学应该在汉传佛教中兴盛起来,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应担负起弘扬的重任。如果因明学加以弘扬,很多人对佛法的正确性、佛法的真理性,一定会产生极大的信心和如理如实的正见。所以大家应该精进闻思修行。

藏传佛教的因明发展,我在这里也简单地介绍一下,主要是根据布顿大师的《布顿佛教史》来说明。

藏传佛教的前弘期,莲华生大师和布玛莫紮等许多班智达、译师聚集在藏地,翻译了许许多多的显密经续及论典。在那个时候,《因滴论》、《关系论》等因明论典已经成功翻译。历史记载中,桑耶寺虽有翻译因明并宣讲因明的经历,但从整个状况来看,因明教法在藏地的前弘期并不是特别兴盛。

到了後弘期,在罗紮瓦(译师)当中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玛·善慧译师,他翻译了《释量论》。还有鄂·勒巴西绕译师,他翻译了《定量论》、《理滴论》等因明方面的论典。此後,因明在藏地开始了真正的弘扬。

後来,有一个叫做夏瓦秋桑的论师(汉语的意思是法狮子),他依靠小乘经部的论典来建立宗派,并首创了辩论的风范,他自己也造了《因类学》方面的论典。有些历史学者认为,藏地真正辩经的开端,是从夏瓦秋桑那个时候肇始的。一般因明学家都认为,这是藏地因明的前弘期(因明前派)。(5)

在南宋时期,文殊菩萨化身的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也就是萨迦五祖中的第四祖,他出世以後,进一步弘扬了因明学,从而真正奠定了藏传佛教因明的基础。尤其是他造的《量理宝藏论》这部前所未有的巨着,概括性地论述了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究竟观点,可以说一切因明的要诀在本论中囊括无余。并且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当中,对夏瓦秋桑的因明观点进行了强有力的辩驳。也就是说,夏瓦秋桑所弘扬的因明,并没有真正通达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究竟观点。

到了元代,《布顿佛教史》的作者布顿大师造了《释量论》的解释。从历史上看,当时藏传佛教的因明,影响是比较大的,此後在藏传佛教当中,因明学逐渐弘扬开来。

明朝初期,宗喀巴大师降生人间,他依止了萨迦派的仁达瓦大师,并在其面前学习了《集量论》。宗喀巴大师创立了藏传佛教真正的因明辩论,其两大高足克珠杰和贾曹杰,也分别造了许多因明论着;後来於三大寺为主的所有格鲁派的大寺院当中,都有辩论的课程,整个藏传佛教的因明,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进入鼎盛阶段,到目前为止一直兴盛不衰。应该说,藏传佛教真正非常精彩的辩论风范,是从宗喀巴大师以後才出现的,直到现在,不管哪一个国家,只要宣讲藏传佛教的辩论,他们都觉得这是非常稀有的一件事情。不管拍照也好,或者写文章也好,都认为两个人的辩论是极为精彩的。

辩论的时候,一方是提问者,另一方是辩答者。辩答者应该如如不动的坐在那里,提问题者应该步步紧逼地与他辩论,以拍手、蹬脚等方式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如果辩答者实在走投无路,已经答不出来,提问者便在他的头上用手来绕三圈,口念科尔松科尔松意为绕三轮)。绕三圈的意思是什麽呢?你现在绕了三圈,已经没有路了,走投无路了,是这个意思。或者念是什麽意思呢?很羞耻的意思。因为你自己前面承认的东西和後面说的完全自相矛盾,所以你一切都完了,太羞耻了!是这个意思。但回答者什麽不能做,他只能说不成、不定、相违等等,以这些话来回辩。除此以外,不应该有很多的话。在因明辩论场所当中,气氛很热烈,情节很精彩!

我们甯玛派的因明,应该说从麦彭仁波切造了《释量论大疏》之後才真正比较兴盛。虽然前面也有一些,包括前弘期的宁玛派的论师当中,也有许多弘扬因明的论师,但他们弘扬的力度与深度都不够。

当代的印度南方有一个贝诺法王开办,有几千个僧众的朗卓佛学院。在那里,也有像格鲁派一样的大规模辩论场,以前在宁玛派中,像这样的辩论场所比较少见的。法王如意宝90年去印度回来以後,经祈祷上师、本尊,在学院当中也建立了这样的辩经场。通过十六年的发展,学院因明的辩论应该跟格鲁派的各大寺院没有任何差别了。

藏传佛教当中的僧人,如何对待因明,以及因明的来源、沿革,我於此简单概述一下。这次宣讲的《量理宝藏论》,概括性地描述了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所有因明的要诀,对我们这支传承的佛友来讲,有非常殊胜的缘起。

我们大多数人看过麦彭仁波切的传记,尊者也是受萨迦班智达的加持才通达因明的。在他造《释量论大疏》时,萨迦班智达某晚曾於尊者的光明梦境中显现,并告诉他说:因明没有什麽不懂的,就是破和立。要麽是破,要麽是立,除此之外没有什麽。班智达将手中经函交与他,结果它们在尊者手里化现为一柄宝剑,尊者觉得整个学问已变为一本书横在自己面前,於是便挥剑向书砍去,一下就将其切为两半。尊者当时感觉,世间当中的所有学问和知识无所不通,全部已经了若指掌。从此以後,麦彭仁波切通达了因明为主的一切显宗密宗的教言。这是麦彭仁波切在清净的境界当中见到萨迦班智达的经历。你们有机会应参阅麦彭仁波切的传记,法王如意宝着的传记当中也有记载。

同样,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年在石渠求学初学因明《量理宝藏论》时,对其中有些深奥的因明密语略微觉得难懂,就一缘专注猛励祈祷上师本尊。一天晚上光明梦境中,萨迦班智达显现,为他传授了一遍《真实名经》并赐与殊胜加持。醒来以後,对显密一切法要无所不知,尤其是因明的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一直睡了两三天,醒来後他异常兴奋,喃喃地说:我病了。

我们有些道友今天也说病了,明天也说病了,今天讲考班的好几个道友都说病了,没有来,他们可能已经见到萨迦班智达了。(众笑)

有些人这样想:作为宁玛派的传承的弟子,学习萨迦班智达的论典有没有必要呢?应该有很大的必要!因为我们的传承上师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都是依靠《量理宝藏论》的作者,藏地三大文殊之一的萨迦班智达的加持,而通达因明论典的。

现在社会学术研究领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授、学者,他们也在研究因明,但他们研究的方式,跟我们佛教徒不相同。作为佛弟子:一方面,我们应通过自己的智慧来研究,这有很大的必要;另一方面,这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光是凭自己的分别念来推测,不一定找得到因明的秘诀。所以我们要祈祷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达因明的究竟要义。我们学习《量理宝藏论》,应该经常祈祷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有个四句的祈祷文。麦彭仁波切造过一个法称论师的《上师瑜珈》,以前我们学《释量论》的时候,每天都读一遍。

如果我们通达了因明真正的意义,以後的闻思修行,绝对不会有任何困难。上师如意宝曾经这样讲过:我去五台山之後,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为你们宣讲《释量论》,以後你们的人生之路当中,对佛法的信心是不会退转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此段内容位置前後有所调整。

(2)按印度传统,造论者所造之论着,不能得到智者们的认同,即是不合格之论典,不允许流通,应拴在狗尾巴上烧掉,以示羞辱。反之,若是合格的论典,应置於尊胜幢顶,恭敬供养,并流通於世。

(3)另一种说法:法称论师完成了他的大着後,曾拿给当时的学者们看,可是没有得到丝毫的赏识与善意。他的论敌们还把他的书页拴在一只狗的尾巴上,让狗在街上乱跑,书页也纷纷散落。可是法称论师却这麽说:正如这只狗四处飞跑一样,我的着作也将在全世界散播开来。

(4)喀什米尔是今称,当时是北印度的迦湿弥罗国。

(5)下一段落位置有所调整。










相關文章: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八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七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六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六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第五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五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第四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四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第三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七品 观相违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第三十课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九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八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七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十六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五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四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三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二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二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十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一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第十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二品 观识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九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八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七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六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五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四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三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第二节课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答案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思考题
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上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回目錄 下一篇(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白财神--观音悲泪
大白伞盖佛母
大乘法脉联合会FPMT-传授的宗喀巴大师之格鲁派传统,西藏佛教的教授、 共修、公益服务
替身食子四佰禳解消灾解厄法会
台湾哲蚌洛色林佛学会Loseling -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所-- 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國內外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台灣會議中心
TOEIC多益英語測驗-
佛教世界

回首页